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能否達成則在於信念。正如今次故事的主人翁張定邦,即使人生佈滿烏雲,但只要學懂堅持到底,憑藉自己的心態和努力,最終也能達到終點。
定邦:我又何必設定框架,執著於自己的過去?
損友慫恿濫用咳水狂飲酒
現年27歲的定邦,緩緩道出童年故事:「記得六歲時,我們一家從板間房搬進公屋居住。爸爸終日飲醉,虐打妻兒,所以我從小學開始已幫屋企做決定。」家庭暴力的問題,使定邦自幼已常進出警署及醫院。
回到學校,定邦常遭同學嘲笑,讓他壓力甚大而決意逃學。定邦那年12歲,小學仍未畢業,終日流連旺角街頭,在損友慫恿下濫用咳藥水和酒精。「曾經一次,受到咳藥水和酒精影響,我在家中拿起菜刀,竟揚言要斬死父親。」定邦憶述,母親當場嘗試調停,卻換來自己一句:「信唔信我連你都斬埋!」
迷途知返轉動循環正能量
成長當中出現的種種波折,讓定邦覺得世間無情,也將自己的的「單車夢」默默藏於心底。直至兩年前,定邦經介紹下參加「生命教練課程」,學懂如何處理人生中的痛點,亦令他從而有機會參加「We-Cycle訓練計劃」,得以重拾單車夢。
We-Cycle為曾沉淪毒海、正接受戒毒治療參加者而設,經過一系列的相關導賞及義工訓練後,可成為單車導賞員。
定邦沒想過自己能成為單車導賞員。
分享生命故事,用正能量感染他人。
堅持到底,必有嘢睇。
定邦家住將軍澳,每次來回上水訓練中心需用四小時,加上初期仍未有歸屬感,一度使他質疑自己是否適合此地。
未幾,定邦又迎來第二個考驗,「導賞員需符合單車維修和技巧、急救、體適能、導賞四大範疇,但我如何努力,急救那部分總是未能合格。」定邦想放棄之際,導師極力挽留,加上母親的全力支持,定邦只好硬著頭皮面對。皇天不負有心人,定邦終究「過關」。
「計劃開始以來,多次浮現放棄的念頭,但每當想起學到的金句『堅持到底,必有嘢睇』,使我咬緊牙關堅持,最終出席率有100%!」定邦感慨地說,不經不覺間訓練中心已變成第二個家。透過計劃,孤獨的定邦終向別人打開心扉,建立友誼。
「聽見不同兄弟的生命故事,才發現原來自己並非如此『轟動』。每個人都有過去,我又何必設定框架,執著於自己的過去?」除了一份份珍貴的友誼,定邦同時修補家人關係,他笑言自己多了時間留在家中,享受共聚天倫的時光。
定邦感謝身邊的人,對他不離不棄。
【為助同路人 誓做北斗星】
十多年一路走來,除了定邦自身的努力、家人導師的鼓勵,功不可沒的還有社工。定邦表示,記得兩年前加入We-Cycle的時候,自己曾問社工一句:「就這樣跟你談談天,說說自己的經歷,你就讓我加入?」當時社工堅定地回應:「對呀,只要你願意。」
社工的一槌定音,引領定邦踏上追夢之旅。早於十多年前,亦是因為社工的關心,才讓定邦有戒毒的念頭。因此,生活重上正軌的定邦,決定重拾書本,現修讀朋輩輔導相關課程,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位社工,用自身的經歷幫助同路人。
當日人幫我,今日我幫人。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