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簡兆祺這代人,半輩子也在為家庭打拚,一日打兩份工把仔女養大。50多歲,他竟「半途出家」去做區議員,贏了一次又一次,這個老前輩的魄力不輸後生仔,皆因堅信凡事親力親為,才是對街坊最好的報答。
簡兆祺是第一批搬入寶琳邨的居民,至今住了30年。當時兩名兒女先後出生,簡兆祺便一日打兩份工來養家,白天在國泰航空做工程維修,下班後便趕去做兼職,「幫手做裝修,星期六日放假也做兼職」。
「義工說,為何來幫忙,是因為我好上心幫街坊。」
他說,小兒子出生時是「捱得最辛苦」的日子,太太邊坐月邊照顧大女,他則每晚做完兼職回家,先幫臍帶都未斷的兒子洗澡,再煮雞酒給太太補身,第二朝清早又繼續上班。一家四口感情至今仍相當融洽,簡兆祺不時拿洗澡一事調侃兒子,「要他對我好一點」。
為生計奔波已夠勞累,簡兆祺工餘時的「舉手之勞」,竟愈做愈多。一開始只是幫鄰里維修傢俬,後來半推半就加入了屋邨互助委員會,被推舉做主席後,一做便是十幾年。之後,有街坊建議他參選區議員,2011年他首次出選,那年他已經53歲。
「我比較顧家,很怕失業」,基層出身的簡兆祺每份工都很長情,更為了增值自己而學得「周身刀」,考有泳池管理、急救、燒焊、水電、建築等各樣牌照。1997年啟德機場搬了後,他好不容易找到一間復康中心的技工職位,年過半百才「轉行」選區議員,他坦言非常掙扎,還請了3個月假「停薪留職」,贏了議席才敢辭職。
當初想做區議員,只因答應了為街坊服務,他笑言因區議員任期有限,反而成了他的動力。
做了區議員8年,簡兆祺凡事親力親為,每天工作十多小時,天未光已出發擺街站,並且堅持自己上門家訪,他只有兩個全職同事,但不少街坊主動來做義工,「現在每日都有量血壓街站,無義工費,最多有空請他們飲茶。他們說,為何來幫忙,是因為我好上心幫街坊」。
「我一定會好落力,我不像其他議員另有正職,這是我的職業。」
基層出身、在寶琳邨住了30 年的簡兆祺十分了解街坊需要,凡事親力親為,希望做好社區服務。
自認傳統的簡兆祺不介意被指「老套」,反而經常勸勉年輕同行,不要輕易嫌辛苦,「我年紀大過你們,體力也沒你們這麼好,為何你們不行呢?」
簡兆祺在母親節為街坊開辦精緻絲花手作坊。
長年累月受滋擾 半夜電話響不停
做區議員,有苦自己知。簡兆祺曾公開承諾電話24小時開機,自此竟招來好事之徒打來整蠱他,「半夜三更叫我起身......說你夠鐘去廁所了,半小時後又打來」。
簡兆祺仍堅持不關機,「怕街坊找不到我」,他經常半夜收到有關冷氣機滴水等求助來電,大清早便要去處理,長久之下他經常失眠,「我唯有去游水減壓,還有聽音樂」。
61歲的他仍相當有活力,距離退休尚有時間,他已做好計劃,想有朝一日來個自駕遊旅行,遊遍大江南北,彌補這些年的忙碌,「當是送回給自己的時光」。
簡兆祺請來義務髮型師,為邨內長者免費剪髮。
新界人家
西貢
民生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