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葵青離島)鹹魚專家 展現大澳味力

 2022-01-13
(荃灣葵青離島)鹹魚專家 展現大澳味力

「以前電話都未有的年代,只靠鄉事會的秘書做信差;一封信郵費1、2毛錢,收到5、6封信已很高興,自己便帶著些鹹魚出外區交收。」大澳老字號「益昌號」開業於1938年,現時由第二代崔振華和太太崔錢錦儀經營,不但憑著蝦醬、鹹魚養活一家幾代人,更見證著大澳的變遷。


崔生崔太:「大澳這個地方富有人情味。」


崔振華憶述,舖頭起初賣鮮魚,慢慢才變為賣鹹魚、海味。身為海味店二代,崔振華「幾歲人仔」已開始幫忙。「每個崗位都要做!製作、包裝或是零售,做事就要做全套。」採訪之際,崔振華正在舖頭一角,密密地貼上產品貼紙,然後用吹風機將塑膠包裝封口。


益昌號開業於1938 年。


做呢行最棹忌落雨!

收銀台哪邊,有老闆娘崔太。「雖然不用製鹹魚,但老爺奶奶秤魚時,就要幫手記錄。」嫁入崔家以前,崔太是普通文員,坦言完全沒有做生意的經驗,惟有邊做邊學。她憶述當時生活,直言挺辛苦。「來魚時間不定,三更半晚要起身幫忙;朝早又要起身開舖。」

縱使生活艱苦,崔太仍甘之如飴,因為對大澳有感情,而且一班熟客的支持,為她帶來滿滿的溫暖和快樂。「大澳這個地方富有人情味,畢竟大家朝見口、晚見面。不像市區一般關上門來,隔離屋姓甚名誰也不知道!」

崔太笑言居住東涌20年,街坊朋友幾隻手也數唔完。採訪當天就遇上專程由元朗來大澳的熟客蘇氏姊妹。她多年來不斷回頭掃貨,喜歡的除了益昌號的貨品,更是跟老闆娘聚舊、傾番兩嘴。


熟客食過返尋味,專程入大澳囤貨。


為了讓兒子吃到家的味道,研發出熟蝦醬。

「2007年,兒子要到瑞士留學,傳統蝦醬的氣味比較濃烈,外國室友難以接受」,「為了讓兒子吃到家的味道,當時研發出熟蝦醬。」崔太介紹,熟蝦醬的氣味較一般蝦醬淡,亦不需要煮,方便又容易入口。「當時只是試試,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喜歡。」

第三代人的加入,帶領益昌號掀開新一頁。「原來在網上,就可做幾萬元生意,真的要學學這些新事物。」崔振華指出,幼女崔頌心開始幫忙家中生意,主力拓展網上及其他銷售渠道業務,並將重新包裝品牌形象,將「傳統」海味產品年輕化,讓更多人認識這份味道。

至於女兒接班計劃,崔振華說:「她也有自己家庭和小孩,再看看吧。」在努力保留漁村原味道的同時,做父母的仍會以子女為先。


勁過魷魚遊戲,小朋友身邊有鮑魚同鹹魚。


學生絞一袋腦汁
老店鹹魚戶翻新


傳統老店富有歷史,亦不乏創意。去年聖誕期間,大澳首次舉辦文化節,展現其特色習俗的同時,亦有設計系學生為老店翻新改造。來自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Lily和Katie,就為益昌號設計新制服,也有草帽掛飾,藉以介紹海味舖三代人的歷史。


Lily 和Katie 設計出多款產品。


崔太笑著說:「希望給學生一個機會,又可以改造自己的傳統店舖,希望吸納新客源。」各種創意產品之中,她最喜歡鹹魚造型的咭,「覺得好靚,好多人都鍾意,小朋友會拿來作明信片。」大家可以寫上幾句,然後放入由蝦醬桶改裝成的郵箱,將大澳的文化傳播開去。



崔太喺學生專設嘅打卡位留念。



新界人家

文化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