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嚴峻之際,眼見確診家庭有焦急之困,社區內仍有一批不問酬勞、不求回報的義工,為這個疫情默默付出。他們雖然並非專業人士,亦沒有特別技能,哪怕只是平凡家庭主婦,也只願貢獻微薄力量,守護自己的小社區,同一天空下少些憂,多點愛。
姚錦嫦(嫦姐)是80年代末首批入住太和邨的街坊,在建邨初期她已加入成為社區義工,逾三十年來無間斷支援鄰舍大小事務。
嫦姐:「如果我唔行出來幫手,咁多街坊等緊點算好?」
有唔少鄰居喺電話裡面,會講好多次多謝。
這陣子,香港正值經歷前所未有的疫情危機,她亦毫不退縮,甚至自告奮勇走在抗疫前線,為每日為邨內數十戶確診家庭送所需物資上門。「好多電話求助,如果我唔行出來幫他們,這麼多街坊等著怎辦?」嫦姐抱著助人的心,不惜冒險完成高危任務。
「好多人會話我係咪傻?咁危險都去。但我就覺得幫到人好開心,讓人得到急需的物資就開心。」嫦姐從二月尾開始每天早上如常到達社區辦事處,首先協助包裝物資,以及安排分類派送,然後每邊手抽著幾袋物資,根據派送地址前往確診家庭的單位門外,將物資袋掛在鐵閘門柄,隨即退至安全距離後,才致電屋內人士開門領取。「有唔少鄰居喺電話裡面,會講好多次多謝,因為真係好多人喉嚨好痛又發燒,實在解決了一家的燃眉之急。」
一二三四五好多袋,嫦姐都幫到手。
如果每單相隔幾層,我就會行樓梯,可以快啲送達。
社區確診數字高企,大部分個案是以家庭作單位求助,雖然派送對象大多都是陌生家庭,但嫦姐代入確診者的心情,希望能夠盡力盡快緩解他們的無助感。「如果每單相隔幾層,我就會行樓梯,可以快啲送達,唔使佢哋擔心太耐。」
嫦姐在短短兩周內,已支援超過300個家庭,當中包括派送退燒藥物、快速測試包、中成藥物及乾糧食物等抗疫用品。除了支援確診家庭以外,嫦姐認為安排派送上門,可避免確診者落樓購買物資,避免社區傳播。
物資袋掛在鐵閘門柄。
穿梭屋邨做疫境逆行者。
孫仔盼疫情轉好
等嫲嫲唔使頻撲
政府實施跨家庭禁止於私人處所聚會以來,嫦姐已有一個多月未曾與孫兒見面。雖然十分記掛寶貝乖孫,但嫦姐坦言自己經常出入高危地方,更加不敢與孩子接觸。「傾電話時,我會話佢知道,嫲嫲宜家幫緊無辦法出門口嘅人送物資,幫人係好事!」
她感恩七歲的孫兒乖巧懂事,孫兒說:「希望疫情快些好,嫲嫲就唔使周圍去辛苦。」愛心的隔代傳承,就是無形中的家訓。即使嫦姐大病初癒,亦無阻她持之以恆、助人為樂的義工精神。
兩周內已支援逾300個家庭。
保護好自己才有力氣幫人!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