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葵青離島)康復者派抗疫物資 向弱勢社群送暖

 2022-05-19
(荃灣葵青離島)康復者派抗疫物資 向弱勢社群送暖

早前,《我家》訪問多位新冠肺炎康復者,揭示了他們的心路歷程,當中不少康復者皆呼籲港人疫後多關注基層民生問題。記者今次隨康復者訪大窩口邨,實地感受他們口中的弱勢社群實況。

出身基層的文員Jason居住大窩口邨20年,見證屋邨千禧年代的轉變、經濟活動日益繁華,卻慨嘆每日放工回邨,眼見邨內老人近年越多變為獨居,當中有些人更會從早到晚獨坐戶外椅。對於有長者如此寂寞過晚年,Jason不禁以悲涼形容小社區中這些一幕幕情景。


Jason :「區內不少長者缺乏社會支援,缺乏食物,缺乏關心。」


長者唔識表達,唔會主動搵幫手。

憑Jason多年來的觀察,這班長者絕大部分患有長期疾病,要坐輪椅或者靠拐杖行路,缺乏自理能力,煮飯更成生活難題。

「要出街買飯食,但外賣又好貴,很多都食唔起,仔女一係好忙,一係近年又好多要移民等問題。長者又唔識表達,唔會主動搵幫手,導致缺乏社會的支援,缺乏食物,缺乏關心。」雖然Jason只是普通打工仔,既不是社工,也沒有社區工作的經驗,但言談間流露對長者的切身關愛。

自第四波疫情起,Jason響應青年團體的呼籲,參與社區義工工作。團體行動以外,他認為關愛長者要從自己的社區生活日常做起,於是幾乎每日都會在上下班時間,帶備防疫物資,在邨內公共空間向乘涼的長者派發心意,同時寒暄問候。


Jason 感染家人加入社區義工行列


好多哭著說兒女去了外國,無人理自己。

他說:「在平時派發物資期間,婆婆伯伯多數需要食物。他們常訴說疫情期間食物價格上升,可想而知,基層老人壓力好大。」物資生活固然重要,但資訊與心靈上的補充,對於獨居長者而言亦是關鍵所需。

Jason遇到最多長者向他求助的事,就是不懂用手機掃安心出行,甚至沒有手機,「所以佢哋好多都寧願藏在家裡,最多就是到公園散步。有時他們會拉著我講吓佢哋對放寬限制的訴求,又有好多哭著說兒女去了外國,無人理自己,每每聽見這些情況,內心很酸。」


關愛長者從社區生活做起。


大窩口邨內平民飯盒店,以服務獨居長者為己任。


幸福指數 從社區開始CheerUp

在這段時間,Jason對自己的生活社區了解多了,親身體會大窩口邨獨居老人的數量之多,社區老化問題屬重中之重。

隨訪當日,Jason聯同幾位義工在邨內一間平價飯盒店,買了100盒飯送邨內長者,其中一位坐輪椅的老伯上前,接過Jason的物資時,拉著他閒聊,「佢分享自己以前每年都游渡海泳,又講仔仔女女係外國生活,個幾分鐘佢望住我,係渴望被關心的眼神。」


老伯分享個人感受家中趣事後,一臉滿足。


他特別一提,香港現時的快樂指數排很低(根據聯合國發布2022年的全球幸福指數排行榜,香港排名81,比去年下跌4位),而老年人佔香港總人口逾三分一,Jason希望青年人能夠多關注社區關心長者,香港未來都會才可以變得更快樂。



青年人參與派飯活動。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