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他同齡小朋友在操場自由奔跑,譚芷軒在旁邊,坐在輪椅上欣賞他們的喜悅。而輪椅背後,是芷軒不一般的童年,多次化療令她中樞神經受創,從此下半身不遂。芷軒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認清方向,執起提燈,帶領身邊的人穿過黑暗的迷霧。
芷軒:「諗起身邊有人陪我行,就有動力捱落去!」
自小患有白血病的芷軒,曾在進行骨髓移植後陷昏迷,須轉到深切治療部接受觀察。復甦初期芷軒的雙手完全無力,輪椅都推不動,其後用上一年做物理治療,藉掌上壓、推輪椅、拉橡筋等訓練加強手部肌肉。這運動量對成年人來說都是挑戰,芷軒卻能撐下去。她能夠由一度雙手無法平衡,練出到現在妣美殘奧級選手的速度和臂力,全靠其意志力。
芷軒憶述癱瘓前家庭並不完滿,父母工作繁忙,沒有人陪伴自己,大部份時間都是獨自渡過。一家人缺乏溝通,不理解對方真正的感受,雖然身體健全,卻失去了溫度。所以在芷軒眼中,癌症的出現倒教會了她和家人「珍惜」這個人生課題。
家人的愛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
寄宿一年
與家人反而多了交流
一年的寄宿時間,芷軒和家人的生活不再同步,每天見著不一樣的人、經歷著不一樣的事,每次見面都好想告訴對方最近的所見所聞,用心享受還能共處的時光。家人之間的交流多了,本來疏遠的關係亦變得比以前親密。
為了可以每天都見到芷軒一面,芷軒爸爸和媽媽都將工作推開,見到家人的舉動,芷軒感受到家人的愛,於是下定決心要學會自立,不再拖累他們。
在兒童之家暫住的一年,芷軒認識到不同病友和他們的家人,大家都不介意分享自己的過去,而病友的經歷屢屢啟發芷軒時刻反省和感恩。「相比起其他生活更不幸、條件更惡劣嘅人,一諗起自己身邊仲有屋企人同朋友喺度陪我行,就有動力捱落去!」
芷軒獲頒由機構舉辦的「十大傑出關愛學生」獎項。
喺佢哋最艱難最迷惘嘅時候,陪係佢哋隔離、聽佢哋呻。
每當遇到困難,芷軒總有人陪伴。現時就讀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的她,希望未來成為一位社工,為迷失或者受傷的靈魂帶來一絲慰藉。
「佢地需要嘅,可能只係有人畀啲諗法、啟發佢哋,或者喺佢哋最艱難最迷惘嘅時候,陪係佢哋隔離、聽佢哋呻,就已經好夠。」
父母、醫生、護士、社工、病友,生命中出現的每一位都給予過芷軒溫暖,她希望以同樣的方式,用餘下的生命照亮他人,延續光的傳承,陪伴其他人擺脫過去的陰影。
家人的愛做後盾
積極活好每一天
很多人以為白血病是一種病,其實它是一群癌症種類的統稱。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真正的發病仍在研究當中,它通常發病於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白血病病人過分生產不成熟的白血球,這情況會妨害骨髓生產其它血細胞,影響其他器官正常運作。
六種白血病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亞洲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20歲及以上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24%。雖然面對可怕的生存機率,但芷軒仍積極笑著面對每一天,她感恩父母及家人陪伴自己左右,與她走過每一段崎嶇不平路,同時也見證她創下一個又一個生活奇蹟。
無論日子如何,痛楚幾多,芷軒依然堅強面對。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