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和長者問題都是重要民生議題,新一屆政府其中一項重點民生策劃,是成立十八區地區服務及關愛隊。當中重要一環,是要讓生活在區內的市民,感受到居住地的獨特性和活力,從而推動社區的長遠發展。今年,大埔青年網絡成員籌組「大埔海陸空青年義工團」,配合大埔的獨特環境優勢,燃起區內青年的成長動力。
主辦方希望青年多接觸大自然,並回饋社區。
大埔青年網絡成員將運動元素融入義工服務,當中分為「海陸空」三部份,「海」是指清潔海岸服務,單車義工團就是當中的「陸」,至於「空」是指無人機訓練。
張育文:「將社區資源回饋社區,並增加年輕人對大埔嘅歸屬感。」
大埔青年網絡海陸空義工團主席(召集人)張育文(Lucas),在大埔圍村村落土生土長,他所熟悉的大埔正正包含「海陸空」三大元素。「大埔呢區有山、有水、有單車徑,我希望帶領青年人珍惜珍貴嘅環境,多接觸大自然同運動之餘,每次都會有Service,將社區資源回饋社區,同學仔同自己都增加對大埔嘅歸屬感。」Lucas如是說。
助人為樂、運動忘我,構成兩個V字手勢。
單車義工隊於今年8月13日首次出動,招募大埔青年參與,接受運動教練的訓練後,隨即出發去大埔四里的麵包舖收集麵包,連同由團體捐贈的福袋派送坑下莆、新屋排寮屋區、新屋仔同鍾屋村的長者及有需要家庭。鍾屋村村長鄉親們當日帶領青年入村,探訪了多位九旬伯伯,又邀請同學仔義工入屋飲杯茶!
包裝好福袋準備開車出發!
林奕權:「要聽到、看到同實際行動,才能有效加強同理心。」
剛過去的中秋節正日,一行40人的單車義工隊踩單車到大埔工業邨收集月餅等物資,然後再踩去廣福邨,派發給邨內有需要的「獨老」、「雙老」同有需要家庭。
大埔區青年網絡活動策劃委員會副主席林奕權亦一同參與其中,他笑言新世代的單車技術「令人擔憂」,「我哋喺村長大,細細個就踩單車周圍玩,但現今市區嘅小朋友,好多都係蝸居族,野外活動比較陌生。」
他希望透過戶外活動,一方面充分發揮大埔區的優勢,訓練市區青年的運動技能,同時讓他們切身體驗社區「點、線、面」,「要聽到、看到同實際行動,並不是光看電視、短片就能夠感受到的畫面,才能有效加強同理心。」
到廣福邨派發中秋福袋。
運動元素融入義工服務,獲廣泛支持。
【青心直說】
難忘笑容
大專生番薯:「我以為獨居老人嘅屋企會好亂,但佢哋都好勤力執整齊,欣賞佢哋對生活嘅心態。最需要其實係其他人嘅關心,見到我們,佢哋都會開心笑。」
特別中秋
中四學生Corner:「不一樣的中秋,幾特別。我以為人老了一定要人陪,原來長者自理能力不錯。假設我老了,未必可以好似佢哋咁照顧自己。」
見證成長
副學士學生Vincent:「第五次參加義工活動,我好似成為小社區嘅大哥哥,同其他中學生隊員變成好朋友。我可以見證佢哋成長,自己嘅責任心都增加了。」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