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家長如何能夠守護孩子的童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曾於私人銀行任職的Edith,寧願放棄別人眼中的「高薪厚職」,全身投入推廣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希望孩子享受珍貴的童年。
E d i t h :如果小朋友在一個缺乏愛的環境下成長, 其實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對於Edith而言,關注香港人精神健康議題的這顆種子,早在童年時期便一直埋藏在內心深處。「由於我的哥哥患有精神健康問題,我覺得痛心,加上媽媽經常出入醫院,發現精神健康對家庭的影響是這麼大!」在當時Edith的內心亦有許多問號,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哥哥的情況、及早求醫,歷史是否會改寫呢?
//上一代對成長只要求讀好書、做好工。//
直至Edith成為母親後,便一直思考如何成為一位媽媽、應該採用甚麼的教養模式。「上一代對成長只要求讀好書、做好工,但缺乏對於小朋友心理健康成長的關注。如果小朋友在一個缺乏愛的環境下成長,其實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因此,Edith毅然轉換跑道,成立社企「童年時期」,希望透過舉辦不同活動,讓大眾明白兒童發展需要。
Edith指出,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制度側重於學術及學業成績,向來為人所詬病;加上過去3年的新冠疫情,學童維持上網課一段長時間,對他們的社交帶來影響之餘,家長和孩子亦足不出戶,每天在家「困獸鬥」,大人和小朋友亦倍感壓力。
計劃為基層婦女提供靜觀培訓。
學童待支援 校方人手不足
對於目前香港小朋友的快樂指數,Edith坦言不敢打出主觀的分數,但有見學校出現不少需要心理支援服務的個案,卻又因為人手不足的問題仍然未能處理;加上近年的數據反映,香港的青少年自殺率屢創新高,在種種的條件亦顯示著,香港目前是處於一個不合格的分數。
Edith認為,不論是作為家長或是老師,也應該給予小朋友更多的耐性,多一些聆聽和鼓勵,保持一個開放的溝通。而電視廣告亦曾說過:「每日暫停十分鐘,聽聽少年心底夢。」這個方法是有些老套,卻是不變的定律。
一齊吸氣呼氣,讓腦袋放放鬆。
【社區互動培訓 堅強媽靜觀注動力】
「先生早年離世,我一個人照顧兩個小朋友,前幾年又突然患上癌症,做了幾年的治療,感覺生活兵慌馬亂!好開心能參加這個計劃,學習靜觀能讓我在忙碌中抽時間享受當下。」眼前這位堅強的媽媽叫阿麗,是《靜觀媽媽》計劃的參加者。該計劃透過為基層婦女提供靜觀培訓,讓她們日後能輔助或帶領減壓活動的導師培訓課程。
阿麗說,活動助她重新活出自我。
阿麗和其他靜觀媽媽,這天來到葵涌的一間社區中心,不但是舉行分享會的地方,這也是阿麗的「起點」。她表示:「以前參加過很多社區中心的活動,但從來沒有想像過自己有能力去帶領靜觀活動,今次經驗令我感到重新活出自我,從以前的世界走出來。」Edith認為,每位媽媽要先學會關愛、照顧好自己,才能好好地照顧小朋友。
隔住口罩都睇到展露笑容。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