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到共融,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議題。今次報道的這位中學生,因為在自身經歷中,獲得別人幫忙加上其人之堅韌,終於走出陰霾。現時的他,很希望幫助別人,協助有需要的同路人從黑暗中走出來。
證恩:我希望大學能修讀心理學,透過了解人的心理,輔導自己社群的人。
證恩就讀葵涌香港耀能協會羅怡基紀念學校,平日除了學業課本外,喜歡閱讀小說,神話故事、科幻故事等,最喜歡《哈利波特》。他稱比起看影片、電影,更喜歡看字,既保留一些想像的空間,也能感受文字的溫度。
//覺得其他人都不太喜歡我,但他們其實並沒有做什麼。//
除此之外,證恩有更偉大的目標,「我喜歡研究其他傷殘人士的內心想法,了解他們與正常人相處時自卑感的來源。」證恩分享自己以前也是自卑的男孩,所以身同感受,希望幫助其他傷殘人士也能夠跳出這個陰影。「我想找到共鳴的人,另一方面也跟正面態度的人學習。」證恩持續研究了一兩年,他稱自己比較害羞內向,很少會主動去接觸其他人,深入地研究,所以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磨練,要多與其他人聊天,分析他們的狀態。
「初中的時候,剛加入教會,覺得其他人都不太喜歡我,但他們其實並沒有做什麼,只是我的心態上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喜歡。」隨著時間推移,證恩與人多相處,打開心扉與人相處、溝通,「我發現其實他們待我很好,背後並沒有什麼機心,當我嘗試踏出自己的框框,拿心出來交朋友,那種心態就逐漸消失了。」
//有幾個很好的同學,老師對我如家人般。//
證恩因為氣管的手術,令他說話咬字不太清晰,有時候要更吃力地重複幾次,別人才會聽得見,幸好在學校裡老師和同學也很包容他,「有幾個很好的同學,老師對我如家人般,因為由小學開始就在這裡上學,有些老師認識六年以上,不止在學業上幫助我,也可以深入地聊天。」
證恩很感恩遇到前班主任,幫他上了很重要的人生課,「有時一些事情不能強求,在不如意的時候,也不要讓自己陷在低谷裡太久。」
自古成功在嘗試,拉花有紋有路!
//班主任教我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結果,助我走出低谷。//
證恩因為與朋友發生了一些誤會而疏遠了,重情義的他很難受,「這一段時間那一位班主任一直開解我,教我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結果,助我走出低谷。」
證恩除了感謝前班主任,讓他低沉的時候重身站起來,也像感謝那一位疏遠了的朋友,「他確立了我的目標,因為他給予我肯定,說我很擅長安慰別人,觀察別人的情緒。」以前失落時,證恩經常希望能夠有傾訴對象,為他分擔憂愁,對他的經歷產生共鳴。「我希望大學能修讀心理學,透過了解人的心理,輔導自己社群的人。」證恩目標成為心理輔導員,延續他幫助傷殘人士的使命。
文字的溫度以外,泡製熱飲的「度數」也漸漸掌握。
【沒有發聲求助 或想嘗試獨力解決】
在研究當過程中,證恩發現到社會大眾對傷殘人士對誤解。「大眾總覺得肢體傷殘的人很需要幫忙,於是很熱心地衝過去,但其實有些人可以自己處理,並不需要依賴其他人。」
證恩再說,當然他們有需要的時候也會主動發聲求助,但沒有發聲的時候就代表他們自己可以處理。「這其實對他們來說是無形的負擔,拒絕別人的幫忙,別人又會以為他們不好意思接受幫助。」
學業以外,融入社會,預先體驗職場。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