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跨越語言障礙的世界語言,而聽障人士只要找到合適的平台,同能夠在藝術領域發光發亮。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聾福會)主辦、聽障青年藝術節「25分貝市集嘉年華」,11月初在荃灣南豐紗廠舉行,多名聽障青年在市集展現潛能。
姚姑娘:希望透過公衆市集,提升聽障人士自信和社交技巧,從而讓公眾人士加深對他們的認識。
負責是次活動的聾福會資深社工姚珊珊姑娘坦言,藝術能夠跨越文化、語言、年齡差異,並指:「不少聽障人士礙於溝通問題,較少有積極的社交生活,希望透過公眾市集,提升聽障人士自信和社交技巧,從而讓公眾人士加深對他們的認識,展現聽障人士的才藝。」
佈置成藝術廊,讓公眾欣賞聽障人士的藝術作品。
//表達每個人心中難以啟齒的心事,可透過繪畫來表達情緒。//
她指出,去年的市集只是擺賣為主,作品展覽是今年的新增項目。姚姑娘介紹說:「每個部分都呈現出不同的主題和意境。第一部分的作品色調較為深沉,藉此表達每個人心中難以啟齒的心事,可透過繪畫來表達情緒。第二部分的作品寓意著個人成長的過程,讓參觀者更加認識自己。」而活動期間,亦邀請公眾人士參與創作,一起畫樹木圈分享觀後感。
市集嘉年華邀得約30位聽障檔主參加,售賣手作及舉辦教授空靈鼓、沙畫等藝術工作坊。此外,現場更有聾人藝術家提供人物速畫、硬筆書法等服務,藉著藝術交流,增加大眾對聽障人士才華的肯定。
整個項目由聽障青年包辦統籌,姚姑娘在言談間不乏點讚他們的創意與執行力。聽障青年特別是在找工作方面,經常面臨困難且缺乏自信心。姚姑娘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潛在的僱主看得見聽障人士的能力。
嶺大有師生到來場鼎力幫忙。
//不是要站出來去說有多慘、有多需要幫忙,而是告訴大家我們有什麼能力。//
姚姑娘認為,大眾經常以同情的角度看待聽障人士,但她希望更多人能夠「逆轉」思維,以尊重和理解的態度來看待他們,「我會告訴他們,不是要站出來去說有多慘、有多需要幫忙,而是告訴大家我們有什麼能力,我們一樣可以改變到社會,可以帶給社會影響力!」
「起初,參觀者可能會感到聽障人士是『異類』,但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彼此之間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姚姑娘提及,市集攤位沒有刻意安排手語翻譯員,但這樣也變相鼓勵雙方盡力溝通,例如貼出價格標示或身體語言就是可行的途徑。「有些聽障青年也會邀請親友一同參與幫忙溝通,現實也如是,最重要是積極尋求可解決方案。」她說。
那天陽光明媚,不少人亦展現陽光笑容。
【共融空間 各顯才華】
聽障義工小組「恆青社」成員,兼「酒精畫書籤工作坊」檔主之一的黃婉葵表示,自己雖無法透過說話與健聽人士溝通,但透過今次的嘉年華,拉闊聾健雙方眼界,亦可拉近大家距離,聚首一起體驗藝術的樂趣。
她更即席運用顏料、酒精和飲管,製作出各款與別不同的書籤;另一攤檔「手語解碼室」,由嶺南大學翻譯系高級講師楊宏通、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梁仕池和一眾學生主理。楊宏通希望,透過一連兩天的嘉年華,讓更多市民認識每種「語言」背後的意義及本地歷史典故,推動手語文化傳承。
黃婉葵用吹塵球製作酒精畫書籤,極具個性。
翻譯系師生講手語典故。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