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經常說學興趣班要趁早,不要錯過吸收知識的「黃金時間」,更何況說較複雜的鋼琴。有一位女士把這個想法扭轉過來,帶頭為教學注滿熱情,讓金齡人士學音樂變得可行可樂,不禁令人讚嘆「夕陽無限好,追夢似黃金」。
鄧老師:學琴可以不孤單,可設立社交媒體、建立社群。
//一般人認為退休人士學習樂器很難,但我發現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有熱誠。//
據社會共識,「金齡人士」泛指50 歲至65 歲計劃退休及剛退休者。鄧佩芬老師(鄧老師)2017 年創辦金凌鋼琴教室,旨在讓金齡人士學琴實現兒時夢想。鄧老師坦言一開始想幫助老師做招生的策略工作,無意中認識了一班退休人士,「一般人認為退休人士學習樂器很難,但我發現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有熱誠,用心地學習,又有很多空餘時間練習, 於是決定與一眾鋼琴老師開拓金齡學生的市場。」
上一代的家庭資源沒有現今的豐富,接觸樂器是一種奢侈。鄧老師長於元朗,從少盼望學習鋼琴,哭求家人的批准,中學時期終於有機會,得以自己找老師學琴。「當時讀元朗鄉議局中學,特意跟校工混熟,讓我可躲在學校禮堂偷偷練習。」鄧老師明白很多金齡人士也有同樣經歷,而他們對學習音樂依然期待,於是希望「幫到手」。
期望拓展音樂學院,教授各種樂器。
在鋼琴講座中,教金齡人士看五線譜。
//教小朋友,他們是一張白紙,而金齡學生音樂造詣可能比我高。//
鋼琴課程包括視像和錄影方式教授,鄧老師為一共十期的課程安排跟進老師,確保學員跟得上進度。鄧老師說:「教小朋友,他們是一張白紙,而金齡學生音樂造詣可能比我高,他們當中有些是指揮、聲樂家,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期望、心儀樂曲。」鄧老師稱和小朋友上課,主導的是老師,但金齡學生則是學生作主導,視乎他們的個人意願學習。
學習鋼琴,看五線譜、拍子和協調固然有挑戰性,但對金齡人士來說,最困難的卻是要跨越心理障礙。「 他們會覺得自己做不到,例如說自己的手指不夠靈活、記憶力不好、眼睛有老花看不清楚等。」
退休一族學音樂而綻放人生。
常為師生情誼感恩
鄧老師認為金齡人士學琴要有同行者,減少自我懷疑,互相鼓勵,課程完成設有畢業禮,也不時舉辦音樂會、聚會等。「學琴可以不孤單,可設立社交媒體、建立社群,讓學琴人士尋找同伴,讓海外學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聯繫成果,在帖子下面回應,鼓勵彼此互相學習。」鄧老師稱海外學生回港,大家也會相聚,與其說多了一班學生,更像是認識了一班朋友,也為師生之間的情誼而感恩。
學琴不孤單也不簡單,所以很充實。
【教學不求速成 五線譜注熱誠】
鄧老師教授鋼琴三十年, 家中教學也毫不馬虎,單是鋼琴配置已有六部,腳架、打燈,她認為教金齡學生令自己成為更好的老師。「金齡學生的回饋讓我反思,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這讓我變得更成熟。」
鄧老師形容教小朋友做法似「威迫利誘」,想盡辦法如何把他們留在椅子上,至於教「老朋友」又有不同:「我不會做速成教學,而是按部就班教五線譜,鼓勵金齡人士慢慢認識音樂 。一開始學簡化版的世界名曲,接觸耳熟能詳的歌曲 ,會令學生更有興趣繼續學。然後教和弦,讓他們以後可以找樂譜自學。」
曾出版書籍,記述音 學琴不孤單也不簡單,所以很充實。樂令生活更精彩。
專訪
生活
屯門元朗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