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是自己爭取的,前途也由自己把握。在本地讀書看似平凡的事,對某些人來說卻是寶貴的機會,即時面對挑戰,也要排除萬難去邁向個人目標。
明白自己相比同齡學生落後,需要加倍努力追趕進度。 —敏怡
//考慮到前景,個人較認可香港的教育制度。//
就讀將軍澳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的邱敏怡,2022年暑假隻身來港入讀中三。雖然在內地已經完成高一課程,並初步或大學有限錄取,但敏怡另有志向。「小學曾在香港生活,習慣了在香港的生活方式,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除了因為喜歡在香港生活,敏怡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在香港升大學。
「當中學回到內地,感受到生活習慣和教學方式的差異,考慮到前景,個人較認可香港的教育制度。」敏怡認為,不同背景的學生在香港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家人因為工作需要長居內地,敏怡果斷隻身來港,寄住親戚的家,便開展了她在香港的求學旅程。
最近獲得青苗學界進步獎。
//我需要用更多的心力適應香港的全英語課堂。//
「抱著明確目標要在香港生活,面對一切挑戰也要迎難而上。」敏怡同時要適應新環境和學習模式,也要與新同學相處,這一切也為她帶來不少壓力。「明白自己相比同齡學生落後,需要加倍努力追趕進度。」敏怡分享,出來香港最不適應的地方——語言障礙。「廣東話和英文為香港的主要語言,內地英文課只有小部分時間以英語上課,我需要用更多的心力適應香港的全英語課堂。」敏怡除了參與補習班,學習英文句子結構和文法,也會觀看影片和書本學學。
不論觀鳥樂或睇分數之苦悶,敏怡都會把感受記錄下來。
//在香港獲取知識,希望將來回饋自己成長的地方。//
「在香港獲取知識,希望將來回饋自己成長的地方。」敏怡稱自己仍然在摸索明確的方向,於是不斷參加活動,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敏怡積極參與環保和社區服務等香港社區的事務,其中參加了一個暑期領袖計劃,和隊員構思減碳計劃並設計素食的外賣平台。敏怡補充,當中也設有獎勵計劃,以客人回收餐具的數量換取餐廳現金券,鼓勵大眾支持環保。
對於家人無條件的愛和溫暖,敏怡希望將來盡最大力量報答。
【投入社區服務 探訪離院長者】
參與一個環保活動,啟發了敏怡宣揚健康飲食和低碳生活。敏怡曾到大嶼山執垃圾,發現即使是偏遠的地區也有堆積如山的垃圾,令她意識到環境問題迫在眉睫,「以前連回收也覺得麻煩,但親眼目睹惡劣的情況,讓我更想為自己生活的地方出一分力。」
敏怡也參加學校帶領的探訪離院長者服務,令她真正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敏怡到長者家中探訪,帶領他們做健康操,強身健體,「與他們談話之中,發現令別人開心很有意義,也體會自己的價值,原來自己有能力為他人創造快樂。」敏怡稱,即使以後沒有學校帶領,也會自己主動投入社區服務。
參加不同課外活動,與友人在學習路途上互相扶持。
一次沙灘執垃圾活動,改變了敏怡對環保的想法。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