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漁護署每年需處理約5,000至7,000頭流浪狗,在這情況下,雖然有不少慈善團體為守護這些毛孩默默付出,但團體所能獲得的資源始終有限。面對諸多挑戰,年僅18歲香港科技大學商科學生J.Matt選擇以「講故事」感染大眾,為這些無助的生命帶來希望。
賦予耐用生活品價值,讓消費者購買同時感受動物生命力。 —J.Matt
J.Matt創立的社會企業品牌STAY,靈感源自於J.Matt高中時期參與的一次學界創業比賽。那時,比賽的導師介紹下,他和同學們到訪位於八鄉的小型動物收容所「阿棍屋」。「到訪當日是一個非常不『合適』的時機,主理人Ivy正在清潔整個荒山野嶺的場所,周圍都是糞便、尿液……」正正因為見證收容所的最厭惡時刻,一個有關動物保護與救助的想法,就在J.Matt和隊友心中萌芽。
//(向慈善機構)捐贈者可能不知道實際的數字,以及背後受惠的貓狗故事,令人麻木退卻。//
當時的團隊透過觀察發現,市面上一直存在「義賣」協助動物慈善機構的概念,但往往是較含糊的表達。「總是告訴大家收益的某個百分點捐贈慈善機構,但捐贈者可能不知道實際的數字,以及背後受惠的貓狗故事,令人麻木退卻。」
於是,J.Matt在導師的啟發下,深明「故事打動人心」的關鍵,並從浪浪故事開始著手了解,以「阿棍屋」的三隻狗狗為創意藍本,設計了一系列獨特的斜孭袋。「賦予各款耐用生活品價值,讓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也能感受動物的生命力,提醒他們適時伸出援手。」
「由流浪到留下來」,是推廣品牌的目標。
移民潮下 見動物被迫遭棄
想法之初,剛好遇上移民潮現象,導致眾多動物被迫遭棄,J.Matt介紹道,STAY因此設計品牌標語為「Stop Abandoning(寓意停止領養後的棄養行為)」,團隊希望能從「Stray(流浪狀態)轉變為Stay(被收留與呵護)」。進入大學後,J.Matt並未讓這個想法隨風飄逝,而是選擇將其延續並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企業,在學期間仍會創作新的產品,逢假期會到市集擺賣。
狗狗現身支持市集擺檔。
//透過市集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士,分享香港流浪貓狗情況。//
「自己最深刻的一款自家設計產品是皮革行李牌,我們將浪浪的身分印在行李牌,讓用家以此辨識行李,同時時刻記住可愛狗狗的角色。」STAY產品上都印有動物的卡通圖像,J.Matt從設計、包裝和銷售都一手包辦,作為社企創業家,J.Matt認為這是充滿驚喜的體驗,「好享受成個過程,記得有一次在家不斷包裝送貨,小區的順豐大哥日收約40件貨。又可以透過市集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士,嘗試過跟內地人、西班牙人等等接觸,分享香港流浪貓狗情況,會是很好的機遇。」
狗狗身分證化身特別行李牌。
【常到社區 宣揚不棄養】
為了宣傳品牌和理念,STAY與不同的社區團體合作參加各類活動。當中,包括11月由香港獸醫學生於西貢舉辦的領養籌款活動,在該個為期一周的市集上,他們將會展出自己的產品。「創業雖然辛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產品,能夠真正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動物時,所有的努力都變得值得了。」J.Matt表示。
籌款活動,讓浪孩生活充滿水樽般的色彩。
社區宣揚「不棄養」訊息。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