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端起咖啡杯的那個下午,鄧柏軒(Waldron)只是個在連鎖快餐店打工、想賺零用錢的中三生。熱氣氤氳之間,他第一次在書本以外得到肯定,也嘗到自信的滋味。此後,他在不同品牌與教學機構之間穿梭,既是咖啡師、導師,也是義工組中堅;無論身分如何變換,他始終以咖啡作橋,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客人記得在這裡喝過一杯不錯的咖啡,便已足夠。—Waldron
//(母親提議)不如試試咖啡店,反正我經常去喝咖啡。//
「其實『咖啡』這條路最初是家人推我一把。」Waldron笑言,當年他只想找一份兼職工作賺取零用錢,母親提議:「不如試試咖啡店,反正我經常去喝咖啡。」他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那時什麼都不懂,連espresso和long black都分不清!」
工作中,他獲得學習沖調咖啡的機會,並在內部考核中取得佳績,第一次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做到」。那段日子,他白天上學、晚上打工,雙手總沾滿牛奶泡沫的香氣。2019年,他參加「全港學界咖啡拉花大賽」,首次踏上比賽舞台,亦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走進天水圍社區中心做義工,為青少年與長者開辦咖啡工作坊。
自學的經歷有助融入教學
「我由自學起步,知初學者撞咩板。」Waldron說起自己的教學方法,「所以上堂會把每個圖案『拆件』,例如心形分三步:融合幾多圈、起手落點、手腕高度、移動方向;鬱金香再加層數節奏。」看着學生由「拉唔到」到慢慢拉出成形圖案,他也替他們開心。
透過咖啡,Waldron搭起「長幼共融」的小橋。去年十月,他帶着一班義工與幾間社區中心長者籌備十多堂課,學習拉花和手沖,最後一起在會展表演。「最初真係擔心溝通唔到。」Waldron笑說,中學生義工與50多歲的長者相對而坐,由「導師與學員」變成「朋友與朋友」。課間傾談,聽到對方的人生故事。長者學咖啡,年輕人卻在學人生。
從校園走到社區,咖啡成為他的語言。
服務他人獲傑出義工獎
「兩場表演圓滿完成,大家不約而同地互相請客,說着不捨。」他微笑回憶。由一杯咖啡連起一座城,也連起一份心意。多年用心服務,他把這份溫度慢慢滲進每個遇見的人心裏,也因此在2024年榮獲「元朗區傑出義工選舉成人團體組冠軍」。
用咖啡連結社區,盛載的不只是香氣,還有人情味。
【達人有Say】
專注就係放空
對Waldron來說,最療癒的時光不是啜飲咖啡,而是手沖的那幾分鐘。「手沖咖啡變數好多,粉水比、研磨、溫度、注水段落、時間控制……」一談起咖啡,他整個人便亮了起來,滔滔不絕地分享。他喜歡在三四分鐘的專注裡,看着粉層起伏、細數秒數與克數,「專注就係放空」,那是一種屬於咖啡師的靜定。
現在,Waldron早已離開連鎖快餐店,不再只是在同一個吧台重複動作。他反而樂於同一時間在幾間不同的咖啡店打工,一邊學習、一邊感受不同店舖的氣氛。「不一定要客人記住我,但能記得在這裡喝過一杯不錯的咖啡,便已足夠。」他笑說。
把熱情注入每一杯咖啡。
Waldron自創「小鱷魚仔」拉花,在比賽成亮點。
專訪
生活
屯門元朗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