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貢的午後陽光下,Yellow Pear Co.的門口總掛着一抹柔光。店內瀰漫着陶土與釉色的氣息,Stephanie Lee捲起衣袖,雙手仍帶着泥的溫度。那是一種親手接觸生活的實在感,安靜卻充滿力量。
Yellow Pear Co.靜靜坐落在西貢小巷中,窗外透着午後柔光。
「我原本是做劇場布景和服裝設計的。」她笑着說。疫情期間劇院被迫關閉,原本忙碌的節奏忽然停下。「那段時間我開始學陶藝,只是興趣,沒想到一學便愛上。從自己摸索到教朋友、朋友的朋友,就這樣慢慢發展成今天的工作室。」
Stephanie十一年前搬到香港,在香港演藝學院修讀劇場設計碩士。最初居於屯門,後來幾次到西貢散步、喝咖啡,便深深被這片小鎮的氛圍吸引,有海風、有山影,也有人情。她說,西貢的生活節奏比市區慢一點,但正是那份從容,讓人能夠真正專注於當下。
「我覺得陶藝同這地方好配,都需要時間,慢慢嚼,慢慢體會。」於是她在這裡開設了Yellow Pear Co.,一個屬於「慢」的空間,讓人從手作中找回平靜與樂趣。
陶藝同呢度好襯,都係要慢慢去體會。—Stephanie
//有時形狀不那麼完美,反而會變得更有生命。//
「我做的每件作品都不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Stephanie把一件剛完成的陶杯放在桌上,眼神柔和。「有時形狀不那麼完美,或是釉料沒照預期流動,但反而會變得更有生命。這種偶然,正是陶藝最迷人的地方。」
她喜歡這種有痕跡的手感,每一個指印、每一次上釉,都是創作者與時間的對話。「手工藝的美,在於人。那些不完美的地方,會留下手的痕跡,也留下人的溫度。」
塑形、上釉,雙手帶着泥的溫度,創作出每件獨一無二的作品。
//這裡的人好熱情,大家都願意互相支持。//
工作室開業不足半年,Stephanie已深深感受到西貢社區的溫度。「我真的很感動,這裡的人好熱情,大家都願意互相支持。」她笑說。
她最難忘的一次,是一位81歲婆婆與女兒一同參加陶藝課。「婆婆第一次摸到陶土時,眼神閃着光,那一刻我覺得學習沒有年齡限制。」她停頓了一下,語氣柔和。「做陶藝,不只是做作品,而是陪人找回感覺,那種專注,那份初心。」
【店長的話】
最愛見到滿足笑容
除了創作,Stephanie也喜歡與人分享。她的工作室不時舉辦工作坊,讓初學者體驗泥土的質感。「我最開心的,是看到每個人第一次完成自己的作品時,那種滿足的笑容。」不久前,她參加了「西貢小店員」計劃,讓小學生到店裡體驗工作。
「我以前在外國讀書時也有類似活動,所以好自然想參加。」她笑說。「我希望孩子們明白,小店經營不只是賣東西。從剪一條繩到包一份禮物,這些細節都關乎用心。」她相信,這樣的經歷能讓孩子更懂得體諒與尊重。「可能他們未必想當店主,但會明白原來每份工作都值得被尊重。」
她喜歡與人交流,Yellow Pear Co. 也成為西貢社區裡一個相遇點。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
社區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