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畫畫老師,研究童心用藝術帶來快樂,以毛筆訓練孩子的耐性,藉畫畫教育防疫知識,Hugo老師盼融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受滿足不只從「網」裡求。
Hugo:我想佢哋感受呢度係開心地方!
在將軍澳翩匯坊The One Academy裡,20多間音樂教學房間當中,有一間充滿著童真色彩的畫畫教室,那是Hugo老師的教學世界。
Hugo回憶起自己的畫畫興趣,就是從小時候已漸漸培養,「細個同屋企人出街,小書包裡面都會帶著木顏色筆和畫紙,周圍見到得意嘢,或者等用餐無聊時候,都會拿出工具畫畫。」
Hugo 老師網上教製作口罩收納套。
從會考的美術科開展藝術生涯,十年前Hugo正式成為畫畫老師,並選擇以兒童教學作事業,「上小學嗰陣,我都會不時返幼稚園做小助手,可能自己由細就鍾意同小朋友相處,所以依家都覺得教小朋友最開心。」
教學工作絕不容易,尤其是近年家長們溺愛,孩子耐性與專注度今不如昔,Hugo老師希望透過藝術,令家長在家庭和學校以外,在課外活動也能伴孩子成長。
Hugo 擅長繪畫中國傳統神話瑞獸。
「我會教畫青花瓷,我覺得中國元素能夠培養專注度和手眼協調」
於是,Hugo用心對待每個進來教室的小伙子,「有個大約九歲的男學生,他一開始抗拒上課,後來我發現他喜歡講哥斯拉,於是我上網瀏覽哥斯拉資料,之後教他畫不同類型的哥斯拉。他離開畫室時要求拿走我示範的畫紙。那次之後,他會問媽媽:『幾時可再來上Hugo老師的課?』」
在眾多的風格當中,Hugo老師表示自己擅長畫抽象性的人體畫,而中國傳說動物龍、麒麟、蛇等更加是他的愛好。
他說,教學裡會將中國式藝術元素混入西式藝術,「我會教孩子用毛筆,會教畫青花瓷,我覺得中國元素能夠培養他們的專注度和手眼協調,剛好與西式多元化藝術相輔相成,做到更全面的教學。」
活在電子世代的孩子們,機不離手,只有網絡世界才是遊樂場。
Hugo老師為此實況感遺憾,他便盼以親子藝術改善過度沉迷電子玩樂的問題。在課室外,擺放著Hugo老師自製的裝置藝術,有用紙皮改裝而成的小巴士,孩童可以進入當司機。
「我想佢哋感受到呢度係開心嘅地方,同時證明人手製作的玩具一樣好玩,會話佢哋知道,係屋企同爸爸媽媽一樣做到。」
「身為老師,見到學生每一小進步,就最開心。」
讀畫讀心意:小女孩想同米妮做好友。
【畫畫教抗疫 爆發創作力】
疫情較早前在本港爆發,將軍澳區出現數宗確診個案,畫畫課也改為單對單教授。他在課堂中讓學生認識疫情,並加強防疫意識。
Hugo說:「我會令佢哋知道點解有疫情?點解要戴口罩?點樣洗手?」另外,Hugo認為四至六歲的孩子們最具創意爆發力,皆因他們未進入小學的傳統式規範教育,「佢哋畫口罩、眼睛、手腳可以發揮天馬行空,我提家長要儲這個階段的畫作。」
小朋友防疫主題習作。
自製裝置藝術打造快樂小天地。
新界人家
西貢
專訪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