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病人由本身躺著到開始可以行一小步,到完全站起來,心裡會很開心。」物理治療師鄭金坤博士(Benson),一句道出職業核心意義。
他憶述對物理治療科產生興趣始於少年時的一次經歷,「中七嗰陣去醫院探跌斷腳嘅學校老師,剛好遇上老師準備前往物理治療,就係嗰陣第一次試『搬移』病人從病床到輪椅上,又見證老師在物理治療室起身行返第一步。」
Benson:比人幸運的人,應該要付出更加多。
沙士時幫確診者「排痰」
Benson憶述,在大學選科時,於文科與物理治療之間,選擇了後者,2002年學士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威爾斯醫院擔任門診物理治療師。
直到在威爾斯醫院工作的第二年,正值沙士時期,Benson一位女同學獲調派到病房為確診者做物理治療,結果進去15分鐘,便因承受不到戴著N95口罩的局促感而暈倒。Benson於是替代該崗位,「嗰陣全副武裝,我哋要為確診者『排痰』,喺近距離接觸,第一次經歷如此高危情況,戰戰兢兢的。」
回想當年,Benson身在前線,卻最感慨父母的一句說話:「回家一起住,有人煮湯水給你,有什麼一齊承擔。」
細說沙士當年,Benson 上前線入病房為確診者「排痰」
赴川提供培訓助建醫院
到了2008年,當時已轉職大埔醫院的Benson,又遇到另一次重大事件,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
Benson當時跟隨新界東聯網一班醫護人員組成的團隊,展開「站起來」復康計劃,輪流從香港到四川各醫院工作,除了為傷者提供治療外,亦為當地醫護提供康復培訓。Benson最深刻是從零開始協助汶川,建立康復醫院,能讓地震過後的傷者能靠物理訓練重新「站起來」。往返川港多回,過程絕不簡單,Benson深深明白「比人幸運的人,應該要付出更加多。」
做好本份,盡力幫助每個病人。
見證病人一步步站起來,心裡會很開心。
十年前Benson分租前輩位於旺角的診所,開始成為私人執業物理治療師,一年後再搬到佐敦擁有第一間正式診所。
九年來的治療經歷,他總括道出最深刻的感受,「見證病人由本身躺著到開始可以行一小步,到完全站起來,心裡會很開心。」最大的見證通常在截肢病人身上,因為他們往往需要密集式刻苦訓練,最後能重拾尊嚴,恢復自理能力。
Benson 喜見病人憑意志一步一步站起來。
Benson 表示,要令病人了解每個步驟的意義。
【「因材施教」著重靈活溝通】
Benson坦言初入行時病人能成功步行一兩步,自己總會沾沾自喜。但隨著成長,現在的他會考慮更加遠,而是思考如何減少病患工作時的影響、減少對家人造成的負擔等等。「醫護不是只治療病患,也要顧及情緒和想法。」
Benson 說醫護要顧及傷者情緒和想法。
特別係老人家,好難用命令式。
以前Benson只希望病患按照自己的意願跟足步驟做,但慢慢他發覺「要令他明白每一步背後的意義,才是最重要,融會貫通又是另一回事。」
他認為物理治療師最重要懂得「因材施教」,皆因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有些喜歡受鼓勵,有些需要反面教材加以警惕,「特別係老人家,好難用命令式,反而要表達關心,例如拍拍肩膀,舉個Like,佢哋就會更願意跟從。」
新界人家
沙田
專訪
生活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