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近期都多了在家煮兩味,但大家可曾回味樓下那家茶餐廳的火腿奄列和「嗲牛麵」,想起對閣下口味已經了如指掌的樓面阿姐,以及聲如洪鐘的老闆?疫情下的各種防控措施,令社區的人情味逐滴流走,而政府對食肆、商店的資助,同樣被指在細節上不近人情。
食肆限食客零售又0售
復活節長假首日中午,大埔舊墟一間茶餐廳只有零星客人,情況雖比不少餐廳還算好,但東主阮先生指,餐廳在疫前假日同一時段是爆滿的,而疫情也令餐廳少了七成生意。
劉文杰認為零售業資助文件要求不近人情。
餐廳店東 盼當局放寬貸款
雖然政府在首輪防疫抗疫基金中,已向茶餐廳等普通食肆提供20萬元資助,但阮先生慨嘆「補得租金補唔到人工」。
他認為,疫情何時完結仍是未知數,政府再提供一筆過資助只會長貧難顧,更難保有些人收完錢後就將餐廳結業,倒不如再開水喉放寬中小企貸款,有心繼續營運餐廳的自然會申請。
大埔社區發展主任劉文杰接受「我家」訪問時表示,區內不少食肆都大吐苦水,指除了居民減少外出用膳,亦受到政府規管食肆運作的「限桌令」影響。
他指出,雖然大多食肆申請了首輪抗疫基金的資助,但有人反映申請表上充斥官腔,「個個都是中文字,但加在一起就不太知道是什麼意思。」
劉文杰:手續繁瑣須「貼地」
零售商店同樣大受疫情打擊。劉文杰說,政府雖推出每店八萬元的零售業資助計劃,而程序及所需文件亦簡化了,但他形容這是「由天庭再靠近凡間一些,但却依然離地。」
除了商業登記證、店面近照及銀行賬單或存摺外,計劃要求申請者提供強積金供款單、租金收據或差餉地租通知書、水電等公用服務賬單、電子支付系統賬單四項當中的兩項。
他說,很多小店員工都是兼職或散工模式,以現金出糧,難有強積金紀錄,店內交易都只收現金,加上不少商店的租金都包括水電及差餉,換言之賬單上列出的是店舖業主名字,不少人最後只能提供租金單這一項證明。
劉文杰質疑,構思有關安排的官員,「是否一畢業就入政府,從來無做過生意?」他希望政府接受以利得稅稅單作為證明文件,貼近業界需要。
復活節長假,劉文杰出動向居民派發口罩。
【派抗疫物資曾吃閉門羹】
除了受申請資助「走程序」所困擾,不少商店亦面對最基本的問題:缺乏抗疫物資。劉文杰早前向區內商戶送贈物資,原以為因所屬政黨緣故而遭部份「黃店」請吃閉門羹,最後有些收下其心意,有些就婉拒,但着他轉贈有需要人士。
他坦言自己只是「盡做」,「直接進入商店就派,沒有考慮什麼」,因商戶是面向社區,防疫工作需要做得更好,強調不能為某些想法摒棄公眾利益。
保安及清潔人員默默貢獻社區,口罩當然要預埋他們。
同心建設放下己見
二月底、三月初的一段時間,劉文杰在區內派發口罩,曾遇上持不同意見的街坊邊拿着手機錄影,邊質疑他派得少,他直言也有勞氣的時候。
然而,個多月過去,他在「黃店」卻得到意料之外的反應。是否大家在疫症甚至生命面前放下己見?他說自己也有如此感受,而這對於社區來說也是好事。
在大埔鄉郊「行孖咇」,劉文杰(左)與容海恩(右)派漂白水。
閒話家常
民生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