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男孩,衝出新界「神科」畢業,竟然放棄四萬蚊筍工?依家嘅佢每日遊走大馬路,經過輕鐵軌道,帶著筆記闖蕩以實踐教育夢,盼十年後的自己活得比只為賺錢更有意義。...
受疫情影響,本港中小學至今已停課超過兩個月。在上水及粉嶺設校的耀基創藝幼稚園,全體老師如常回校,每週五天隔空與一班細路哥說聲早!老師們更化身做YouTuber,「玩」...
香港地百物騰飛,葵興小區內經營小食店的茜姐,十六年來依然堅持煎釀三寶「一蚊一件」。夜深時分,葵興小區的街坊除了便利店以外,還有這家二十四小時經營的小食店,默默...
電子選購家居用品很普及,度身訂造等傳統工序已息微,而大圍街坊店「樂庭窗簾」屬當中少數者。店裡車衣機多年至今,依舊轉動不停,為新界許多安樂窩縫製窗簾。老闆郭松秉...
自小西貢長大的Didi,二十一歲時舉家移民澳洲,畢業後當上西廚,直到回流香港。Didi搬回西貢後,依然心繫西貢福民路的小食,心願是將廉價西式街頭小食帶回成長地,並融合...
疫情來襲,人與人之間忽然多了一層「保護」膜,市面上曾多次一罩難求。不少長者,為了減少口罩的消耗,索性足不出戶。Amy與Gordon兩夫婦為解決長者的燃眉之急,化身速遞員...
假如「旺中」和「葵廣」是中學生放學後的天地,大埔廣場則是大埔以至北區的學生朝聖好去處。舊式商場裡小店排列密密麻麻,其中一條狹窄小巷裡,一位女士帶領幾個小女孩,...
每當播放一首歌的時候,你會細心聽歌的什麼部份?是曲、詞還是旋律?有沒有想過音樂可以為生命填補缺失?也可以為你帶來生命的動力?Gordon&Amy因音樂結緣,並用音樂為他...
家住大圍的陳生陳太,為了培養孩子們從生活中包容他人,去年成為接待家庭。一家五口迎來芬蘭的16歲女生Josephina,不巧碰上「非常」時局,Josephina需提早結束行程回國。...
這次要介紹的家庭,並非將軍澳友,而是跨區而來的。一位堅強的媽媽帶著傷健寶寶,來到將軍澳治療。兩歲大的濤濤,有社區的愛與關懷包圍,媽媽感恩每個細節,感謝每一個人...
我家Ho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