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帶大家走訪位於粉巔的龍躍頭文化徑,提起這個居住了五圍六村居民的區域,自然就有不少典型的中式傳統建築,能窺探到早期新界居民的生活,而其中一項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正正就是覲龍圍。
覲龍圍,又有新圍之稱,是粉嶺龍躍頭鄧族五圍之一,亦是五圍六村之中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圍村建築。龍躍頭鄧族的先祖早於十四世紀就移居到粉嶺現時的區域,而覲龍圍亦是在十四世紀便已建村。按目前覲龍圍門樓石額上的刻字「覲龍乾隆甲子歲吉月穀旦立」,可以得知門樓以及圍牆都是在在一七四四年建成,而村內早年並未有設立圍牆。圍原有護城河環繞圍村,但現已填平成為停車場。圍內布局基本依舊,正中主巷盡頭為神壇,供奉文武二帝。
與其他地區的圍村布局相似,位於覲龍圍西南面的門樓為圍村的入口,四面的圍牆都是由青磚築砌;而踏入兩進之內,則是覲龍圍建築設計特別之處,兩進之內互不相連,各自獨立。光看覲龍圍圍牆的規模,大家都能體會到當時建圍家族之財力,圍牆高達四米,屋舍青磚質素上乘,圍門附連環鐵門,牆外更有寬廣的護城河,防禦力十足!
正脊裝飾別緻
樓頂有四正脊成船形裝飾,十分罕見。
覲龍圍入口
外圍用磨平青麻石砌成,圍門裝有連環鐵門,並有對聯「覲龍綿世澤郡馬著家聲」
四角建有更樓
牆身有鎗孔,四角建有更樓,供守望之用。
【古蹟資訊】
覲龍圍門樓
評級:門樓為法定古蹟
地址:粉嶺龍躍頭覲龍圍
【溫馨提示】
現今均有居民在內居住,訪客不得隨意進入,所以到此遊只可在外走一個圈,參觀時保持安靜,遵守防疫規則。
【古蹟的故事】
圍門建築形式
香港境內獨一無二
覲龍圍的門樓不單止保存極為完整,就連建築的形式和佈局都是全港獨一無二。門樓內設有「護圍福德」神位,而走進門樓內更建有屏風狀「擋中」,令圍外不能直視圍村的中軸線,相信與風水因素有關。
覲龍圍早於1988年已被列為法定古蹟,原圍牆及更樓已崩頹只餘基址舊磚,幸基址上未有新建築,得以重建按殘基、舊照及村中父老資料重建現時宏偉的圍牆及更樓。
古蹟古鄉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