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帶大家參觀完俄羅斯文物展後,今次繼續和大家回到新界,介紹有故事的歷史建築。龍躍頭以「五圍六村」而聞名,但在這個充滿傳統村落的地方,不單止有西式教會建築,更有一座典型的殖民地時期建築物,這座正是現已荒廢的龍躍頭石廬。
石廬舊照。
石廬位處龍躍頭崇謙堂東面,是由香港華仁書院及九龍華仁書院創辦人徐仁壽(一八八九︱一九八一年)於一九二五年所建。徐仁壽祖籍廣東五華,幼年隨父到香港生活,一九一九及一九二四年分別在香港及九龍創辦華仁書院,其兒子是首位華人政府行政官徐家祥。徐氏家族於一九二〇年代起定居粉嶺,一九八〇年代末以前石廬一直是徐氏家族的居所。
徐仁壽
這座背山而建的建築物結合了中西合璧的風格,由牆身、露台及石柱都充滿殖民地建築物特色;至於屋頂以及建築整體則是用上傳統的金字屋頂、瓦片、木樑及板條承托;屋內的布局亦是與中國傳統的民居相似,兩者結合起來頗為特別。
石廬正面矮牆有一半圓形磚牆,上面書有「石廬」字樣的灰塑。屋前有寬闊的草坪,現時由於荒廢多年,草坪長滿野草及矮樹。
石廬正面
矮牆有一半圓形磚牆,上面書有「石廬」字樣的灰塑。
屋內布局
石廬屋內的天井及房間布局與中國傳統的民居相似。
屋前草坪
現時由於荒廢多年,草坪長滿野草及矮樹。
【古蹟資訊】
石廬
地址:新界粉嶺龍躍頭崇謙堂東面
評級:一級歷史建築開放時間:石廬乃私人物業,並不對外開放供人參觀。
【溫馨提示】
石廬乃私人物業,並不對外開放供人參觀,但遊人可在參觀龍躍頭文物徑時在外圍觀賞。
【古蹟的故事】
天主教社群 昔日彌撒地
自一九〇三年起,巴色會(基督教崇真會前身)的退休牧師凌啟蓮在粉嶺傳播福音,並創立崇謙堂。因信眾多在鄰近聚居,漸成村落,而崇謙堂亦都因為信眾過多都難以容納。徐仁壽就曾經借出此地予天主教社群舉行彌撒,只是後來新界西區司鐸區鴻慈神父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婚姻觀念與天主教有異議,才決定另覓土地興建教堂。石廬在一九九六年就已轉手他人,至今一直未有發展,流於荒廢。
古蹟古鄉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