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第25周年,臨近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新界的居民視之為重要的日子。每逢盛大的喜慶事件到臨,不少新界居民仍會按照傳統,相繼在自己所在的「鄉」設立大型花牌,與市民共慶共樂。到底這項傳統非遺手藝可以如何傳達到祝福呢?今期古蹟古鄉就帶大家走訪新界看一看!
不少慶回歸花牌所在之處都是位於新界鄉村。
在特殊的節日當中,總能在新界的街頭看到大紅花牌聳立街頭,在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正正就是花牌的「光輝歲月」。花牌公司遍布港九新界,市民無論在傳統節日、婚嫁、甚至生日均會訂做花牌。隨着時代發展,市區的租金急劇上升、能搭建花牌的空間亦大幅減少,令到這門港式非遺黯然失色。
然而,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前夕,新界居民紛紛架設傳統大型花牌陣覆蓋新界,表達對回歸祖國25周年的喜悅,不僅令香港蓋上一片喜慶的紅色,亦令傳統手藝傳承得到喘息的空間。
「鳳頂」
「鳳頂」位於花牌的頂部,以鋅鐵塑造出與鳳凰類近的孔雀開屏造型,以表吉祥之意。
「銻花」、「珠」、「四方包」與「長」等
製作紮作一個花牌,需要的技巧很多,「銻花」、「珠」、「四方包」與「長」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龍柱」
花牌兩邊會有龍柱或鳳柱,龍或鳳的身軀多以鐵皮造起,再經手繪後放上用竹紮起的柱
花牌的前世今生
花牌作為一種裝飾紙紮在香港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亦是香港傳統的慶祝活動裝飾,只有在特別重大的喜慶日子如慶賀神誕節慶、開張誌慶等才會架設,常見於傳統節慶如天后誕、盂蘭勝會、祠堂和廟宇重修等。從前,新界居民每逢喜事如嫁娶及賀壽都會使用花牌。
關於花牌的起源一般而言就有兩個說法,其一就是指是中式牌樓的延續,而更多人認同的一個說法則是指其為民間模仿宮廷的吉祥裝飾。最早期的「花牌」確確實實是使用鮮花紮作,但由於鮮花的保鮮期短、不耐戶外風雨,幾經轉型之下,如今花牌多數都是使用LED燈泡,並以電腦打印取代手寫文字等,今時今日的喜慶花牌已經推陳出新,加入入新元素,令花牌注入新生命。
如今花牌多數都是使用LED 燈泡,但仍有使用鎢絲燈泡。
【古蹟資訊】
新界多地喜慶花牌
地址:新界各鄉
開放時間:全日
【溫馨提示】
不少慶回歸花牌所在之處都是位於新界鄉村,市民參觀時請保持安靜,遵守場地的防疫措施。
古蹟古鄉
民生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