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界城門谷城門水塘,有一座目前醉酒灣防線中最具規模並且保存得最為完整的軍事設施——城門棱堡。這座殘存的戰事遺址,記載了二戰期間香港保衛戰的慘痛歷史,在2009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要了解城門棱堡,就要先介紹醉酒灣防線。早在日軍侵略東南亞一帶時,為了防止日軍能輕易登陸九龍和港島,當時的英軍就參照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歐洲馬奇諾防線的形式,以設計整條醉酒灣防線。防線由1939至1941年間逐步建立,全長18公里,由醉酒灣(現葵芳一帶)橫跨西貢牛尾海,被英軍稱為「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至於城門棱堡,俗稱城門碉堡,由一個母堡、五個機槍堡、一個觀測站組成,每個設施之間都有隧道以及戰壕連接,並且位處城門水塘後方,有天然屏障保護。在設計城門棱堡之時,英軍預料,即使在沒有外來的支援下,只需要120名的守兵就能堅守兩個星期。然而,防線所發揮的效果最終未如人意。
1. 砲兵觀察所
砲兵觀察所是城門陵堡的母堡,由隧道「史泰寧皇宮酒店」(Strand Palace Hotel)前往,位在高地,是整個城門碉堡的指揮中心。砲兵觀察所由混凝土及鋼筋建成,牆厚15至18吋,正面向外有一個大窗孔,以側門出入,內部有廁所、軍官休息室及會議室、經隧道連接位置較低的廚房。
2. 五個機槍堡
五個子堡分散在山林間,構成城門「角面陣」,編號分別為PB400、PB401a、PB401a、PB402及PB403,設計為有水泥頂的房間,內設有吊床,方便守軍休息輪更。裡面除了設有多個機槍座,可發射機槍,亦設有小口徑砲砲座,及一座口徑240毫米的重炮。四周建有鐵絲網以抵禦入侵。
城門棱堡由一個母堡、五個機槍堡、一個觀測站組成,每個設施之間都有隧道以及戰壕連接,並且位處城門水塘後方,有天然屏障保護。
3. 隧道
各碉堡皆以隧道連接,駐守的士兵主要為第二皇家蘇格蘭兵團,故隧道全以倫敦的著名街道及地標命名。分別有牛津街(Oxford Street)、麗晶街(Regent Street)、比格蒂莉(Piccadilly)、草市(Haymarket)、舒佛畢利巷(Shaftsbury Avenue)及查寧坊(Charing Cross)。
溫馨提示:
城門棱堡部分隧道在英軍撤離時已被炸毀,大家如欲前往,敬請注意安全。
古蹟資訊︰城門棱堡
地址:金山衛奕信徑6段
級別:二級歷史建築開放時間:24小時
前往方法:由城門水塘的燒烤場開始,從麥理浩徑第六段的終點逆走,十分鐘就到達城門碉堡
【古蹟的故事】
醉酒灣防線 捱不到兩天
城門棱堡屬醉酒灣防線的一部份,由於英軍參謀相信,只要守住香港54日,就能等到英國的艦隊前來救援,而醉酒灣防線就需要守住其中的兩個星期。在1941年12月9日,這座原來預計有120名守兵的軍事要塞,由於瘧疾的爆發,就只有30人防守一個母堡以及四組機槍堡。
日軍得知此處防守鬆懈後,第228聯隊長土井定七違抗軍令私下行動。在晚上7時先從針山發起夜襲,突破城門水壩頂部的道路,向機槍堡PB401a和b進行第一波攻擊。第10中隊若林東一直攻入兵觀察所,炸毀上鎖的閘門、經通氣口向站內投擲手榴彈,指揮所全部守軍投降被俘。第9中隊由春日井由太郎指揮,負責封鎖西面出口。PB402機槍堡是整個城門碉堡最後一個失守的陣地,當時只有6個守軍。
在1941年12月9日深夜至10日清晨,日軍摸黑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將其防線瓦解,加速了香港淪陷。
古蹟古鄉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