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停辦多年的青衣戲棚廟會,現正搭棚並於下月真君大帝寶誕開鑼復辦。青衣水陸居民為慶謝酬神恩,會籌辦真君大帝寶誕及天后誕,按照傳統每年都會搭起戲棚,除有神功戲上演,更會有多個熟食攤檔駐場,吸引青衣居民甚至市民「朝聖」。位於青衣楓樹窩路的真君廟,亦是本港僅存一間供奉真君大帝的寺廟。
真君廟供奉的靈昭真君,真名為吳剛厚,相傳是在南宋(公元一一二七至一二七九年)協助朝廷於廣東抵抗海盜有功的一位民間信仰人物。為紀念其英勇事跡,當代皇帝追封他為「真君」,後人也開始視他為神明來供奉,真君廟亦在廣東不同地方出現。
現時的青衣真君廟1986 年遷至現址。
青衣供奉真君逾百年歷史
據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幹事長劉健宇介紹,遷居青衣島的海陸豐人,早於戰前已從家鄉請來「真君大帝」以保佑同鄉,初期只是鐵皮小廟,當時猶如青衣第一代海陸豐人的家祠,每逢喜慶、嫁娶、添丁,皆會稟告真君,有時亦會擲杯問卜。
因此早於二十世紀初,青衣的真君廟已建於青衣新屋村附近。而原本的真君廟曾於一九五五年重修、一九五九年擴建,其後因青衣新市鎮發展,該廟先於一九七〇年遷至青衣鄉事會路旁,再於一九八六年得到政府允許,遷到楓樹窩路現址,因此雖然青衣供奉真君已有過百年歷史,但現在翻修重置的真君廟建築僅有四十多年歷史。
除了神功戲,寶誕當日亦會舞龍舞獅酬謝神恩。
有美食廟會或由一九六三開始
現時青衣真君廟的廟額上仍刻有「真君古廟」四字,門外掛有「威顯陵岡思彌海,靈昭帝闕德蔽天」的一幅對聯,在廟旁左側則附有「太歲宮」。而據劉建宇考證,有美食廟會的真君寶誕,最早可於一九六三年開始,每年皆有不同官員應邀主禮,或擔任值理會顧問。
至今,真君寶誕仍由青衣街坊聯合水陸各界成員搭棚演戲慶祝。根據習俗,未做神功戲前,成員將會先到真君古廟請神,又到青衣太陰娘娘廟、達摩祖師廟及大王伯公廟請神,多個神像將會安放在真君大帝棚內,面向戲棚欣賞神功戲,同時讓善信和街坊參拜,祈求平安。
過去不少市民到廟會的熟食檔掃街。
下月1日到5日,劇團上演神功戲賀真君寶誕。
【古蹟資訊】
真君古廟
評級:未有評級
地址:青衣楓樹窩路9 號A
交通: 青衣港鐵站C 出囗,步行約15 分鐘到楓樹窩路迴旋處。
【溫馨提示】
今年球場內的戲棚將由下月1 日至5 日, 上演由多齣鳴芝聲劇團擔綱演出的神功戲,包括《六國大封相》、《三笑姻緣》及《梁祝》等經典劇目;另外下月19 日至23 日天后誕將由鴻嘉寶粵劇團接力。
【古蹟的故事】
劇棚「隨建隨拆」 體現傳統建築智慧
青衣戲棚設於楓樹窩路17 號青衣體育會球場內,球場位於青衣市政大廈旁,現時已以竹竿搭起上演臨時劇場的戲棚,具備「隨建隨拆」的靈活性。戲棚搭建技藝,已獲列為本港的非物資文化遺產。
戲棚是各區地方籌辦神誕、太平清醮或盂蘭勝會時,上演「神功戲」或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戲棚主要由竹、杉構成樑柱及框架,外蓋鋅鐵片遮陰擋雨。
搭棚師傅會根據不同需求,可靈活地搭建出容納百餘至數千觀眾的戲棚,而青衣戲棚過去都是搭建可容納5,000 名觀眾的戲棚,搭棚工藝一直體現並傳承傳統的中國建築智慧。
青衣戲棚正搭建,下月上下旬皆上演神功戲。
古蹟古鄉
民生
文化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