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尖沙咀的九龍公園佔地逾13公頃,是九龍區第三大公園,其前身為威菲路軍營。1968年,用地移交予當時的市政局發展為文娛康樂用途,並於1970年開闢該址為公園。前威菲路軍營曾有逾80座建築物,在改建公園後僅拆剩四座1910年兵房,聯同公園內一座炮台,均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1968曾有建議建「孫逸仙公園」
早於1892年,當時英軍於尖沙咀成立威菲路軍營,威菲路的名字來自一名軍部司令。1910年起,軍營相繼落成85座兩層高兵房。經過1967年的社會風波後,政府決定收回軍營大部分地方,並交予前市政局興建公園。根據1968年的報紙報道,當時曾有人提出將用地興建成東方式的「孫逸仙公園」。
炮台四兵房屬一級歷史建築
最終,政府決定興建九龍公園,並於1970年開放。原有大部分建築被拆卸,除了軍營九龍西第二號炮台獲保留作一級歷史建築外,僅保留近海防道的四座兵房,分別為編號S4、S58、S61及S62兵房。四座兵房於2009年,同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1983年至1998年期間,四座兵房曾為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其後該館成立正式館址後,四座兵房的用途重新分配,當中位於尖沙咀港鐵站A1出口旁邊的S4座,於1997年轉交予食環署成立衞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公園西北方鳥湖旁的S61及S62座兵房,在2005年成為康文署古蹟辦轄下的香港文物探知館,不定期舉辦不同展覽。
中華文化體驗館望2028落成
至於S58座兵房,過去則撥出予香港考古學會使用,並不對外開放。今年中,政府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擬將該兵房改建為中華文化體驗館,並在鄰近地方加建新翼及相關設施,冀成為弘揚辦的社區發展基地及宣揚中華文化的地標,最快於2028年完成。
古物古蹟辦事處二級助理館長(教育活動)周大傑表示,威菲路軍營最初是印裔英兵的軍營,早年建造的簡陋棚屋,直至1906年到1910年興建85座營房。威菲路軍營的設計是典型的20世紀英式軍營,與本港及其他東南亞地區的同類軍事建築風格無異。
周大傑指兵房建築仿英國風格。
【前威菲路軍營 擁五座歷史建築】
前威菲路軍營85幢建築,大部分已清拆。(歷史圖片)
軍營1970 改建成九龍公園。
【五個一級歷史建築位置圖】
1.
九龍西第二炮台為一級歷史建築。
2.
S58 座兵房擬改建為中華文化體驗館。
3.
S4 座兵房為衞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
4.
S61、S62 兩座兵房改作文物探知館。
【古蹟資訊】
九龍公園兵房及炮台
評級:一級歷史建築
交通:尖沙咀港鐵站A1出口出站後,即可進入九龍公園。
【溫馨提示】
逢周日下午3時至4時,有粵語「活化後的前威菲路軍營」免費公眾導賞服務,無需預約,名額40人,先到先得。
【古蹟的故事】
英式軍事建築 與本地環境揉合
本港早期的兵房建築物均模仿英國建築風格,周大傑說,威菲路軍營亦一樣,但為適應炎熱潮濕的氣候,與及配合本地的技術及物料,設計亦因而稍作修改。
根據香港文物探知館資料指,現為探知館的S61及S62座兵房,是一式兩幢的雙層維多利亞殖民地軍用建築物,風格樸實,沒有華麗的裝飾。斜形屋頂以中式柏油瓦鋪蓋,兩邊築有深邃寬敞的扁拱柱廊,並採用木製百葉窗,以減低室溫和濕氣。
同時,建築物向南的窗戶面積較大,向北方和西方的則較小,以改善光線及空氣流通,並減少受惡劣天氣的影響。軍營原有六座同類型平列的營舍,保留下來的S58、S61與S62座均屬同類建築物。
威菲路軍營最初是印裔英兵的軍營。(歷史圖片)
古蹟古鄉
民生
文化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