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捲起熱潮 市民記憶門大開
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叫好叫座,令九龍城寨這個已退出歷史舞台的傳奇地帶,再次映入市民眼簾。這一度「三不管」的地帶於1994年完成清拆,遺址於1995年改建成公園。轉眼近30年,公園內仍保存已列為法定古蹟的衙門,及1994年在南門原址發掘出的花崗岩石額。現在,讓我們重遊故地,探索城寨最真實、最具魅力的一面。
電影重塑城寨的場景。(《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劇照)
電影美術總監指希望高度還原實景。(《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劇照)
曾屬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
九龍城寨,又稱九龍寨城,在由清朝政府於1847年擴建而成,屬當時新安縣政府軍事駐地,後來清朝割讓九龍予英國殖民管治,惟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其後,該處漸漸變成無政府狀態範圍。
正因其獨特性,在上世紀80年代,寨城內有不少建築已擴建至14層樓高,估計有多達33,000人在只有26,000平方呎的面積的城寨居住,令其一度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現時在九龍寨城公園內,展出了當時由城寨福利會繪製的城寨地圖,當中顯示有30條街。寨城主要街道分南北同東西兩條大路,再分成多條小路甚至「秘密通道」,猶如「迷宮」。
電影熱潮吸引遊客到訪寨城公園。
1995年改建仿古庭園式公園
1987年,中英雙方同意拆除寨城後,寨城1993年開清拆,翌年清拆完成。1995年8月,原址改建成仿古庭園式的公園,因此保留了原為寨城官府衙門的古建築,包括兩尊清朝古炮,及發掘出石額的南門遺址。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丁新豹回憶指,1987年1月14日,當時的英殖政府宣布分三期清拆九龍城寨。他直言,九龍城寨內確實十分混亂,港英政府也想整治,但因為條例上面列明不歸其管轄,令管理處於兩難局面。
城寨原址已改建成九龍寨城公園。
丁新豹:城寨髒亂老鼠橫生
丁新豹表示,直到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中英兩國政府重新討論寨城問題,最終在1987年宣布全面清拆,僅保留衙門古建築以建公園,並公布香港法律適用於九龍寨城,結束「三不管」時代。
丁新豹回憶指,其對城寨的印象是十分髒亂、老鼠橫生,而且廁所邊有毒針,城寨中甚至有不少狗肉食肆。他形容,正因為人多地狹,潮濕陰暗,即使外面陽光明媚,城寨裡都會污水滲漏而「落雨」。由於「樓貼樓」興建棟樓之間同樓層的鄰居,想握手也不成問題。
丁新豹直言城寨十分髒亂、老鼠橫生。
【古蹟資訊】
前九龍寨城衙門及九龍寨城南門遺蹟
評級:法定古蹟
地點:九龍城東正道九龍寨城公園內
交通:宋皇臺站B3出口出站後,向沿南角道向北行五分鐘,經賈炳達道公園前往。
【溫馨提示】
公園每日6:30至23:00開放
展覽館每日「朝十晚六」,周三例休。費用全免。
【古蹟的故事】
留有清朝衙門 已列法定古蹟
城寨絕大部分建築於1994年完成清拆,除了在位於公園內的「千面小城展覽」,觀看昔日城寨的圖片、清拆前的剖面圖及城寨模型外,公園內亦保留了已列為法定古蹟的前清朝衙門建築。
該衙門建於1847年,是三進四廂的南方傳統建築,牆身及柱礎用青磚及麻石建造,屋頂樑架則保留傳統木材結構,並鋪上瓦頂。自1899年清朝軍隊撤離寨城後,衙門曾被用作多種慈善用途,其中包括用作教會窮人院、寡婦和孤兒收容所、義學、診所,在城寨清拆前則作為長者中心。
而在清拆城寨時,考古團隊經老居民指引,在南門遺址挖掘出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的花崗岩石額,相信是居民二戰時知道日軍入侵而埋藏於泥土下。
衙門內展出城寨清拆前的地圖及影片。
公園內保存1847 年所建的清朝衙門建築。
古蹟古鄉
民生
文化
生活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