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衝擊之下,不少港人都感到「抗疫疲勞」,每逢假日都會到郊外遊玩。在大多數博物館都關閉的情況下,到底大家假日還有甚麼好去處呢?今期的古蹟古鄉就帶大家到鯉魚門一日遊,尋找這個地方的歷史建築。
早在明朝的《粵大記》中,關於當時香港的部分就已經載有鯉魚門(海峽),惟不少歷史文獻如明代編修的《新安縣志》散佚,能了解明代鯉魚門的史料就變得少之又少。現今大家對鯉魚門的認識大多都是基於清朝是此處成為海盜據點,但其實鯉魚門更是一個知名的石礦場。
與其說鯉魚門是漁村,倒不如說是採石地更為貼切。昔日的鯉魚門沒有漁農活動,反而是與牛頭角、茶果嶺、茜草灣的石礦場結盟成為「四山」,專門開採石礦。在英國租借新界後,當時港英政府刊憲批准鯉魚門石礦場營業,直至一九六七年因為實施火藥管制才令到礦場不獲續牌。礦場人去留樓空留下大量打石痕跡,而由於近海因素,令到不少海鮮酒家進駐,成為「漁村」。
海堤。
天后宮
鯉魚門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是天后宮,現在所見為1953年重修的面貌。
石礦場
荒廢後的礦場遺址盡是巨型石塊、殘破石屋、開採過的石山。
燈塔
燈塔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三家村之南,最初為1902年設立的無燈航標,在1924年增設燈號,後來約在五十年代重建,服務鯉魚門一帶的海域。
【古蹟資訊】
鯉魚門三家村
評級:石礦場沒有評級,而天后宮就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地址:鯉魚門三家村
前往方式:乘坐港鐵至油塘站,步行約15分鐘到達鯉魚門街市,然後沿海傍道再走約20分鐘前往石礦場。
【溫馨提示】
鯉魚門石礦場現屬郊遊景點,路途上會經過民居,參觀時保持安靜,注意安全。
【古蹟的故事】
海盜鄭連昌與天后宮
誰又能想到供奉神明的廟宇竟然是與海盜有關?現時鯉魚門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是天后宮,但如今的面貌已是一九五三年重修而成。這座天后宮有不少花崗石塊,其中一塊寫有「天后宮/鄭連昌立廟日後子孫管業/乾隆十八年春立」,亦即是建廟年份為一七五三年。
值得留意的是,這塊花崗石塊上刻有的「鄭連昌」實際就是雍正末年佔據鯉魚門的海盜鄭連昌,他的兒子鄭耀一後來更是海盜張保仔的養父。據指,這座廟宇建立的目的竟是為了充當瞭望台,監視來往船舶以防官兵進剿。
古蹟古鄉
文化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