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當中32公頃用地決定,近日出現挫折。涉事球會生態調查,導致環境諮詢委員會未能審結該高球場的環評報告,需押至明年公佈。坊間認為該處生態保育價值高,在「北都會」規劃後毋須收回。發展局強調建公屋計劃無變。議員認為事件涉及政府管治威信,促請盡快收回用地,發展最少爭議範圍。
政府早前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 公頃用地的決定,近期出現暗湧。
留待明年4月進一步討論
上一屆政府於前年宣布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當中約九公頃靠近祥龍圍邨及北區醫院的用地,擬用作興建最多約1.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萬人口。而包括原高球場停車場,餘下20多公頃因有珍貴動植物,政府建議成為保育區,並向市民開放。
按照進度,原本該32公頃用地預期明年9月歸還政府,惟至環境諮詢委員會上月進行多次閉門會議,商討是否接納發展球場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時,卻仍然未能仍就環評報告作出任何決定,最終要留待明年4月才開會進一步討論。
粉嶺高球場用地爭議2012年開始,至今已屆十載
環境諮詢委員會表示,未能審結粉嶺高球場環評報告。 (電視截圖)
當局:該地可建1.2萬伙單位
至上月,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應事件時強調,在該用地上興建1.2萬伙公屋單位,對於香港未來十年的建屋供應是重要的構成部分,而該用地的短期租約將於明年8月完結,屆時該土地將會復歸政府,因此並未有打算改變計劃。而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亦強調,粉嶺高球場用地對公屋發展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每一塊用作興建公屋的土地,並盡快提供更多土地。
劉智鵬促重新整理土地發展
對於應否繼續發展高爾夫球場,社會近期有不少意見。身兼環諮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早前認為,現時發展粉嶺高球場如同「刻舟求劍」。他解釋,2019年政府因未能在新界北大量建屋,所以當時才選定發展高球場,但時移世易,現時政府推出北部都會區規劃,有發展大量土地建屋計劃。因此他認為政府應重新整理現有土地發展,包括可考慮不發展高球場,平衡各方面需要。
劉智鵬認為推出北部都會區規劃後,政府可考慮不發展高球場。
陸頌雄:涉管治威信不應撤回
惟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出,本港房屋問題嚴峻,24萬戶正輪候上公屋,超過20萬人正住在不適切房屋。因此國家多番苦口婆心,要求本港各界團結一致,增建房屋能達到「提速丶提量」,改善住屋問題。惟暫緩環評決定,令建屋計劃被迫延期最少7個月,他相信必令萬千輪候公屋市民十分失望。
陸頌雄向《我家》表示,他絕對支持政府盡快實行早前收回部分土地的決定。他解釋,收回的32公頃,只有不足10公頃用作興建公屋,而該處現時主要是球會的停車場,附近亦是住宅和醫院,不存在重大生態價值,餘下22公頃則用作保育及康樂用途開放公眾使用。因此他相信對環境影響是微乎其微。
他認為,這次高球場建屋方案,幾經多年的研究諮詢下得出的平衡處理,算是對保留高球場作出最大的妥協。一旦計劃擱置,他擔心影響政府還公信力和理據,在未來收地建屋將難上加難。
陸頌雄擔心政府收回計劃影響管治威信。
球會稱生態價值高 質疑環評欠仔細
環境諮詢委員會上月商討該發展計劃環評報告,最終未有審議結果。有委員引述香港哥爾夫球會提交的環評報告,指生態價值較高,質疑由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的環評報告欠仔細,因此需要留待明年4月再審議,以讓該署補充更多資料。
香港哥爾夫球會早前公開顧問負責的環評報告,稱在擬議發展的32公頃區域中,合共發現37種動物群物種,當中包括15種哺乳類動物、八種雀鳥等,多於政府環評報告表明的四種。同時,他們稱在該處發現多種蝙蝠及飛蛾,均與政府環評報告有所出入。
\
坊間有評論指出,收回土地的生態保育價值高。
共發現37動物物種
因此,球會認為政府環評報告出現錯誤結論,又指他們的顧問已證明擬議發展的球場用地,其生態價值並非「低至中等」。另外,球會方亦質疑當局的樹木調查出現錯誤,他們發現該調查遺漏25棵樹,當中包括一棵曾由學者列為古樹的鳳凰木。他們認為署方調查低估樹木質素,在調查的1,255棵樹木中,僅將一棵列為高價值,形容結果令人驚訝。
香港哥爾夫球會委託顧問進行環評報告,生態價值較政府報告評估高。
發展爭議長又長 基層上樓夢一場?
發展高球場用地的「土地大辯論」,早於2012年開始。政府當時公佈推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涉及多條非原居民村落及農地,惟當時粉嶺高爾夫球場卻不受發展影響,民間更有聲音不滿該球場以象徵式租金優惠佔用172公頃用地,卻以天價出售會籍牟利,因此要求政府全面收回高球場代替發展村落及農地。
公屋聯會前主席、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王坤早前在電台節目表示,環諮會不應只着眼於政府收回的32公頃土地,要明白通過發展後,只使用整個高球場,172公頃當中的九公頃來興建公營房屋。雖然他明白項目會影響環境生態,但亦希望環諮會委會要考慮劏房戶現時的住屋問題。
2022輪候公屋時間逾六年
王坤指出,當時專責小組提出收回32公頃用地建議時,公屋一般輪候冊輪候年期只是4.7年,但時至今日已增至逾六年,即使用地提供1.2萬個單位,亦不算多,若實際建屋量再受挫折的話,每年三萬個公房單位供應的長遠目標將會更為遙遠,因此他希望盡快通過環評建屋。
王坤(右)希望環諮會委會考慮劏房戶住屋問題,盡快通過環評建屋。
我家焦點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