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對開水域上月中罕有地有布氏鯨出沒,一度吸引不少市民追逐鯨蹤。掀起一股小熱潮後,鯨魚被發現背部出現螺旋槳傷痕,海洋專家以至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一度呼籲市民不要再出海追逐鯨蹤,漁護署亦派員在西貢市中心宣傳。惟至上月底,有漁民於牛尾洲發現該鯨魚屍體。有議員希望政府可吸取今次事件教訓,下次有同類事件時要以行動保護珍貴海洋生物。
鯨屍被發現後,即日由躉船移到岸上。
布氏鯨上月中旬現身 不時上水張嘴巴覓食
鯨魚屍體於上月31日由附近經過漁船發現。警方當日上午十時許接報,西貢牛尾洲對開發現疑似鯨魚屍體。從當時影片所見,在近岸海域「反肚」漂浮不動,有漁民近看鯨身,發現其內臟外露,疑被船隻螺旋槳打傷所致。人員隨即到場,證實發現鯨屍,並將之拖到萬宜水庫西壩附近解剖。
事實上,該條布氏鯨於上月13日及14日,連續兩日於西貢近岸現身,據觀察當時鯨魚狀態不俗,更不時上水張開嘴巴覓食。不少出海游玩的市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乘船出海到糧船灣及牛尾海一帶水域「追鯨」,想一睹布氏鯨的「風采」,更曾一度出現有多艘船隻近距離包圍鯨魚的情況,對人和鯨都造成危險。
一條布氏鯨7 月中出沒於西貢水域。
上月下旬傳出鯨魚受傷 專家及當局頻籲勿追蹤
到了同月22日,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開始收到市民的照片,顯示鯨魚背部有傷口,懷疑由螺旋槳造成。當時,香港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部總館長黃永康亦指出,當時布氏鯨情況仍相對穩定,未有如患病動物般停止進食及停留在水面休息,而是可以自由游走及進食,相信牠是想尋找地方休息。因此,海園方面呼籲市民放棄出海觀鯨的想法。
不少市民租用船隻近距離觀鯨。
7 月31 日,鯨魚被發現浮屍牛尾洲對開水域。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亦在社交平台發出帖文,指因見到鯨魚的背鰭有明顯相痕,情況令人擔憂。因此,他亦呼籲要與鯨魚保持距離,並減慢船速。同時警方、漁護署和海事處已加強宣傳等工作,包括派出水警船在附近海域巡邏,一旦發現有觀光船靠近鯨魚出沒一帶,會勸喻他們離開。警方並在西貢碼頭等地,多次勸喻市民及載客船隻負責人不要出海「追鯨」。
陳國基在鯨魚死前,曾發文籲勿出海「追鯨」。
可惜在專家及司長發出呼籲後不足一星期,鯨魚卻被發現死於牛尾海一帶。有網民更氣憤斥責「有份出去睇鯨魚嘅都係兇手」。
林素蔚:望社會大眾引以為戒
新界東南立法會議員林素蔚向《我家》表示,對於今次事件深表遺憾及傷心,希望大家都引以為戒。如再遇上同類事情,她促請水警及漁農署等相關部門,可以在海域上劃下臨時禁區,限制船隻離鯨魚50米便要關掉引擎,以實際行動保護珍晞海洋生物。
對於有不少人將鯨魚的死亡歸咎觀鯨船,林素蔚認為,鯨魚死因仍有待專家調查,觀鯨船對鯨魚死亡未必有直接關係,但不必要的船隻來往,已間接對鯨魚造成干擾,對鯨魚構成了壓力,阻擋鯨魚的出路,亦很大機會對鯨魚造成身體傷害。
林素蔚對於鯨魚死亡事件深表遺憾。
漁護署上月中加強宣傳,呼籲勿載客出海觀鯨。
【對保護本港水域出沒鯨魚 保育團體及社會人士提四大建議】
1. 立法要求船隻在鯨魚出沒半徑50米範圍內必須關閉引擎,否則可作檢控。
2. 為發現鯨魚突發情況,制定迅速應變保護機制。
3. 要求觀光及遊樂船隻在指定水域加裝螺旋槳保護罩,避免海洋生物遭船槳誤擊。
4. 加強對市民教育和宣傳,避免不必要地近距離滋擾及追逐鯨魚及海豚。
鯨魚游出水面時,保育人員發現其背有傷口。(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圖片)
鯨屍移萬宜西壩 交專家解剖
鯨屍上月底被發現後,即日經躉船移到西貢萬宜水庫西壩。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團隊等專家團隊,翌早在岸上架起帳蓬、穿上保護衣,為鯨魚屍體完成初步解剖,並以冰箱取出屍體組織儲存及運走。期間,有水警輪在附近水域巡邏。
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部總館長黃永康引述專家所言,指死去的鯨魚長度超過8米,是一條雄性年幼布氏鯨,已完成初步解剖。人員在其背鰭發現有新傷口,面積及深度較大,不排除是被螺旋槳撞擊造成,會檢取樣本作進一步分析。專家亦會將內臟組織及生殖器官等,送到海洋公園或海外研究。
黃永康指出,解剖期間天氣炎熱,為避免屍體腐化,團隊需付全力盡快解剖,包括採集樣本及血液,才可確定鯨魚的死因,預料需數周才可提交報告。
鯨屍本月1日在萬宜西壩完成初步解剖。
【保育工作者促政府 修例限鯨出沒時船熄引擎】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形容今次為不幸事件,他指當局應好好檢討觀賞鯨豚守則。早在1997年,政府為規範出海觀賞中華白海豚,制定《觀鯨豚守則》,但迄今已20多年,並無法律約束力,他希望政府可借今次教訓,立法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如要求所有船隻在本港水域出沒的鯨魚半徑50米範圍內,必須關閉引擎,否則可作出檢控。
環境局局長:會檢視應變機制
鯨魚在本港海域「由生變死」,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於本月1日到西貢萬宜水庫西壩,與專家會面,了解鯨魚死後的解剖工作。
謝展寰表示,今次事件處理有改善空間,但否認漁護署遲介入,又指事件反映市民對待野生動物意識不夠強,未來會加強公眾教育,提高意識。但他強調,不應該將責任簡單歸咎於意識薄弱。
至於鯨魚死亡是否直接與觀鯨或當局行動過慢相關,謝展寰說不宜太快作出結論,要先等待解剖報告,找出鯨魚死因。他又說,禁船區除受法例限制,也被鯨魚出沒範圍不定而且廣闊等客觀因素影響,因此劃出禁區會有技術困難。
他強調並非以法例限制作為導致鯨魚死亡的辯解,承諾會檢討事件,制定預案應變機制,如賦予漁護署權力有效處理事件,或看見鯨魚出沒時立即在附近禁船駛近。
謝展寰指行動有改善空間,承諾會檢視應變機制。
我家焦點
西貢
民生
生活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