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於去年完工並交付本港。今年4月,醫管局善用「河套醫院」設施推出「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不足兩個月已安排1,300個新界東、西醫院聯網病人,轉往該院接受放射診斷服務,縮短輪候時間。有地區人士支持有關做法,期望有更多服務可於「河套醫院」落戶。
河套醫院提供1,000 張負壓床位。
醫局接駁巴士 港鐵站作接送
醫管局於今年4月下旬起,先後在新界東、西兩個醫院聯網推行「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該計劃屬自願性質,院方會主動發信邀請,正在一般公立醫院輪候的12歲至80歲非緊急、情況穩定且行動自如的非住院病人,到河套醫院接受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檢查。由於河套醫院地點較為偏遠,醫管局在指定工作日會安排接駁巴士在上水、兆康等港鐵站接送病人。
根據醫管局資料,醫院每日會有20名員工駐守,員工是透過特別酬金計劃及自選兼職聘請,不會影響聯網醫院日常運作。截至今年6月底,計劃已累計服務1,297宗個案,包括871宗電腦掃描個案,及426宗磁力共振掃描個案。有參與該計劃的女病人表示,原本要輪候至明年中才能進行電腦掃描檢查,轉到河套醫院後不足兩個月已完成檢查,讓她可提早了解病情及接受治療。
「中央援港應急醫院」, 去年完工交付本港。
醫管局安排病人轉到河套醫院做檢查。
磁力共振增數量料年惠7000人
醫管局放射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醒芬表示,由於計劃推出後應正面,醫管局於上月起亦將服務擴展至全港公立醫院的病人。應急醫院將會逐漸因應人手全面應用三部電腦掃描儀器,料於本月起可增至進行每日42宗檢查;而磁力共振掃描檢查每日服務量亦可增至15宗,預料一年可有7,000病人受惠。
北區龍山分區委員會委員曾興隆向《我家》表示,對於醫管局善用「中央援港應急醫院」的做法非常支持及認同,可以善用土地資源及已建好的方艙設施。據他了解,目前計劃已大大縮減原有聯網公立醫院服務的輪候時間中位數。有助加快北區以至新界東、西聯網的病人的輪候時間。
醫院每日約有20 名本地醫管局員工駐守。
河套醫院位於落馬洲,屬香港管轄範圍。
曾興隆:支持放寬服務範圍
曾興隆認為,倘若未來河套醫院空間面積許可,他將支持相關部門放寬河套醫院的服務範圍,如應付不同專科輕症的或療養住院服務範疇等。惟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河套醫院」位處偏遠,若醫管局要增加服務的同時,亦要考慮相交通及生活配套。
另外,曾興隆亦同意未來於河套醫院引入內地醫護人員,以進行扶助醫護工作,彌補本港醫護人手緊拙的情況。他相信由於河套區接近內地,方便內地醫護人員工作前後即日往返,相對要他們到市區醫院工作具有更大吸引力。
曾興隆( 右二) 望河套醫院提供更多服務分流病人。
落馬洲河套地區 著力發展新科技
落馬洲河套地區的陸地面積約84公頃,由治理深圳河工程而形成。自1997年5月深圳河治理工程峻工後,落馬洲河套地區被劃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轄範圍。河套區是2007至2008年《施政報告》中,公布的10項重大基建工程之一。
河套地區位於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東北,周圍的魚塘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在深圳河治理工程期間,該處被用作堆放從河道挖出土壤的地方。而落馬洲港鐵站及邊境管制站,則位於河套地區的西南方,「港深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於2008年3月10日舉行的第一次會議,決定以「共同研究,共同開發」的原則,探討開發河套地區的可行性。
創科園三大樓明年底陸續落成未來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河套區將發展創新科技園。科技園會建立重點創科研究合作基地,以吸引港深兩地,以及內地與海外的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首三座大樓將於明年底陸續落成;新田科技城首批新創科土地平整工程,亦在同年動工。
河套地區將發展高新科技。
【首批粵護士來港 年底完成實習】
政府於今年6月底公布第四批非本地培訓醫生「承認醫學資格」名單,涵蓋21間大學的25個醫學課程,當中內地五間大學的七項醫學課程獲認可,佔今次名單近三成。
其中,清華、中山及浙江大學首次有課程上榜,相關課程的畢業生可申請「特別註冊」免試在本港公營醫療機構行醫,服務一定年期後可正式註冊執業。連同這批名單,至今合共100項醫學資格獲建議承認,內地院校的課程佔當中一成。
此外,醫管局亦推出「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在兩年內分三批邀請30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交流,其中首批70名廣東省護士已於今年4月抵港;第二批約百名廣東省護士最快本年底至明年初來港。
溝通無困難因「同聲同氣」
首批廣東省護士,獲安排到各聯網的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參與臨床交流。他們來港前要先完成約80小時線上理論分享,隨後到醫院指定專科參與為期45星期的臨床實習,預計首批護士預計今年底完成實習。有參與計劃的護士指,與病人在溝通方面並無困難,能與病人以粵語溝通感「同聲同氣」。
醫管局推出「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
我家焦點
民生
醫療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