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禁區範圍自今年初進一步開放,每日設禁區證的限額予遊客申請,其中當局將「個人遊」名額增至600人,連帶旅行團類別,首五個月已有逾7萬人到訪這昔日的神秘地方。政府為建設沙頭角文化旅遊區,除早前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外,更設三條不同主題的郊遊徑。有地區人士期望完全開放沙頭角,讓市民毋須申請隨時進入。
沙頭角禁區首五月已有7萬人次到訪。
現時個人旅客名額每日600個
保安局自今年元旦日起,實施第二期沙頭角開放計劃,讓本地及海外遊客,可於網上申請電子禁區證後,進入除中英街以外的沙頭角墟禁區遊覽。事隔五個月,保安局回覆指至今年5月中,已有超過70,000人次經計劃申請禁區證,以遊覽沙頭角禁區。對比首階段只開放旅遊團後錄得的34,000名旅客,這階段計劃的到訪遊客增加逾倍。
今年4月,保安局將每日進入沙頭角禁區的遊客名額,由300名個人旅客增加至600個。而每日700名旅客需經旅行團才可到訪的規定,亦在平日取消,意味團客平日進入沙頭角,再無配額限制。
沙頭角墟內的沙頭角郵局, 甚受遊人歡迎。
慶春約文化徑全長約3.7公里
除開放沙頭角市中心禁區吸引旅客,政府亦大力發展沙頭角的文化旅遊配套。當中先後成立三條郊遊徑,包括郊野公園內的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與及剛於5月成立首段慶春約文化徑。
慶春約是沙頭角昔日的教育、經濟和傳統節慶基地,慶春約文化徑全長約3.7公里,貫穿多個重要歷史及文化遺蹟,沿途設置28塊解說牌及三塊地圖牌,藉以為遊人推廣慶春約的人文歷史。
沙頭角其他地方如荔枝窩也是郊遊熱點。
第二期開放並未包括中英街。
曾玉安:望禁區限制全撤銷
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暨梅子林村代表曾玉安表示,近10年來沙頭角的慶春約各條村落都在計劃「復村」。最初由荔枝窩開始發展,過程中他亦決心要把當時荒廢了的梅子林村,回復到昔日生氣蓬勃、充滿人情味的模樣。因此,他十分支持建立文化徑。
曾玉安認為,現時要申請禁區紙才可進入沙頭角禁區範圍,仍未真正做到完全開放沙頭角,以至局限了當地的文化旅遊發展。他希望當局完全撤銷沙頭角禁區限制,除可做到呼應北部都會區發展外,更可打開沙頭角的旅遊寶庫。
曾玉安望沙頭角禁區限制完全撤銷。
陳月明促再探討開放中英街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則認為,現時首兩階段的開放並不包括中英街,令沙頭角未能盡展其吸引力。她促請當局再探討開放中英街的可能性,尤其街內的中英街界碑,是重要的歷史見證,有不少市民希望到訪參觀。
她又指出,沙頭角有不少外島及漁業,例如當區的海鮮就非常有特色。她期待當局因應開放計劃,適時推廣當區海鮮文化和外島旅遊項目,從而發展「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陳月明促再探討開放中英街的可能性。
漁護署剛於5 月成立首段慶春約文化徑。
紅花嶺郊園風光好 兩行山徑矚目登場
佔地達約530公頃的紅花嶺郊野公園,是本港第25個郊野公園,位於沙頭角非禁區範圍,北面與深圳梧桐山風景區的山脈相連。
根據負責管理郊野公園的漁護署指出,該署正在郊野公園內修建遠足徑網絡、郊遊地點、觀景點等康樂配套設施。「紅花嶺郊遊徑」及「蓮麻坑郊遊徑」兩條郊遊徑,目前已作開放。入口分別位於沙頭角山咀和蓮麻坑村遠足徑,沿路會設置資訊板、路標和標距柱,並加設觀景點及傳意牌,方便遊人遠足郊遊。
發言人提醒市民,紅花嶺郊野公園位置偏遠,山勢崎嶇,沿兩條郊遊徑遊覽需步行約4至5小時,市民應按自己的體力和遠足經驗,並留意天氣情況計劃行程。
另外,蓮麻坑鉛礦洞亦正進行活化工程,將成為博物館展現從前該處的工業採礦史及蝙蝠生態,工程預計於今年年底完成。
紅花嶺郊野公園有兩條行山徑。
【300年歷史慶春約 維繫宗族情誼保平安】
沙頭角「慶春約」由新界東北七條客家村落組成,包括荔枝窩、梅子林、蛤塘、鎖羅盆、三椏、牛屎湖及小灘,已有300多年歷史。昔日鄉村為維護治安,與鄰近村落結盟,為「約」互助,「慶春約」以荔枝窩為中心,為維繫宗族情誼及商議修橋、築路或祭典等事宜,定每隔十年舉行太平清醮,以籌謝神恩及求神庇佑。
在荔枝窩的小瀛學校,是慶春約七村當年唯一的學校,亦是「慶春約」七村公所及節慶活動中心。該校於1927年落成,1950及60年代最具規模,有牛池湖村民憶述昔日到該校上學要走兩公里山路或海邊小路,水漲時更要翻過灘上石頭才可上學。
2021年,漁護署將1988年停辦後空置多年的校舍,改建為小瀛故事館。旨在透過村民口述及慶春約7村的歷史文物,向遊客介紹沙頭角的歷史文化。
沙頭角「慶春約」 由七條客家村落組成。
荔枝窩小瀛學校已改建成故事館。
一掃就知
申請進入沙頭角禁區紙:www.es.police.gov.hk
民生
文化
生活
大埔北區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