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赤洲發現恐龍化石,令本港掀起恐龍熱潮。隨著政府發掘工作完成,赤洲亦於本月中解封,有網民已蠢蠢欲動準備再度登島,惟現時赤洲島上無適合登島及遊覽的配套設施,亦無街渡連接,發展局呼籲市民不應冒險登島。然而,社會正討論本港應發展「跳島遊」,有議員認為赤洲聯同附近島嶼屬地質公園沉積岩園區範圍,有特色及潛力推出具本港特色的跳島遊。
專家挖掘「1.45億歲」化石 赤洲10月下旬臨時封鎖
發展局月前公布,在本港東北面島嶼赤洲發掘到恐龍化石,屬本港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根據局方透露,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曾於2013年委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進行「赤洲—黃竹角咀地質調查」的科研項目。研究人員實地進行地質調查期間,發現島上一處岩層可能含有疑似脊椎動物化石。由於單憑肉眼難以確定化石來源,因此人員當時採集岩石標本,計劃稍後進行進一步科研鑑定。
直至今年3月,漁護署聯絡古物古蹟辦事處商討跟進方案,並初步估計赤洲所發現的化石屬「白堊紀時期」的恐龍,最遠可追溯至1.45億年前。因此,古蹟辦人員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的指導及協助,以及漁護署的支援下,於10月下旬將赤洲臨時封鎖,並攜同發電機及挖掘工具登島挖掘。
專家在新界東北赤洲發現恐龍化石。
古蹟辦人員在褐紅色礫岩進行挖掘。
掘出30化石後12.12解封 船公司辦「尋龍」導賞團
專家在島上詳細檢查化石發現地點,大約發掘了30塊含有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現在正進行清修工作,而確定移走所有外露化石等發掘工作後,於12月12日將赤洲解封。
赤洲是位於本港東北部的無人島,位處香港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及船灣郊野公園內,島上遍布獨特的褐紅色礫岩和粉砂岩,且海水蔚藍是本港潛水的熱門地點。雖然有這些優秀的天然條件,惟島上並無有登岸設施和水電供應,而現時赤洲並無街渡連接,前往赤洲遊人最近由西貢黃石碼頭租船前往。有船公司在政府宣布赤洲解封後,隨即開辦赤洲「追尋恐龍之旅」等導賞團,招攬遊人到訪。
古蹟辦人員在褐紅色礫岩進行挖掘。
船隻要靠近岸岩石供遊人上岸。
島上現缺乏遊覽配套 有待部門與旅業推動發展?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向《我家》表示,隨著赤洲發現本港首個恐龍化石,意義重大,有潛質進一步打造成開放式博物館,並協同周邊的塔門、海下灣、高流灣等地,發展跳島、生態、地質、研學等深度旅遊。惟他直言現時該島因無碼頭靠岸,且易受季節和天氣影響,秋冬吹東北季候風時風浪較大,不適合乘船遊覽,因此業界多在春夏時節安排船遊。因此,姚柏良希望漁護署可加緊與旅遊業界攜手協作,打造可持續發展本地深度遊產品。
發展局發言人提醒,赤洲位置偏遠,島上無適合登島及遊覽的配套設施,地理及天氣因素令船隻靠岸有一定風險,因此呼籲市民不應冒險登島。另外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除主管當局及其授權人士,任何人亦不得挖掘或搜尋古物,如發現古物或疑似古物,或得知有關發現,須向古蹟辦報告。
姚柏良(中)認為赤洲可打造成開放式博物館。
解封後有船公司推廣赤洲跳島遊。 (網上圖片)
探知館展化石 2.6萬人參觀
赤洲首次發現並出土恐龍骨骼化石樣本後,於今年10月25日開始在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中的臨時工作室向公眾展出,並安排市民現場觀看化石清修工作。古蹟辦透露,截止12月上旬的恐龍化石已吸引2.6萬人次參觀,未來當局會繼續舉辦更多講座及古生物工作坊,而自今年8月1日起,古蹟辦已在本港進行了22項陸地考古工作及11項海洋考古工作。
參與發掘工作、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稱,對於在本港挖掘出恐龍化石感到十分開心,並指化石的存在證明曾經有恐龍在本港範圍生存。
荔枝莊八仙嶺 或可成挖掘目標範圍
文嘉棋解釋,本港雖有不少恐龍時代的火山岩,如獅子山、飛鵝山,但當中佔很小部分沉積岩石層,才有適宜保存化石的石層,除赤洲外,荔枝莊、八仙嶺都有可能挖出恐龍化石,他相信特區政府會派出專家團隊繼續研究、挖掘,未來有可能找到其他恐龍化石。
文嘉棋( 左) 對本港掘出恐龍化石十分開心。
【區區顯關愛】
攜禦寒物資 關愛長者及時送暖
近期寒流來襲,天文台於12月15日一度錄得最低氣溫13度,是截至多日以來今年的最低紀錄。長者因皮下脂肪較少,溫度調節機能減退,在寒冷天氣下身體未能及時產生足夠保溫的熱量。因此,北區祥華小區關愛隊,為關懷社區長者日前再次上門探訪,為他們送上手套,冷帽等保暖物品。
北區祥華小區關愛隊隊長吳耀祖向《我家》表示,關愛隊特意準備實用的禦寒物資上門,為他們送上溫暖,更透過隊員及義工與長者們深入交流,聆聽他們的生活點滴,了解他們的需求。另外,他們早前亦聯同義工團體「潤愛同行」的義工,一同上門為區內居民更換故障的水龍喉、電掣。他直言不少居內長者獨自居住,缺乏陪伴,因此希望透過行動,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的溫情,不再孤單寂寞。
為居民更換故障的水龍喉及電掣。
另外,位於上水衛和街的北區社區健康中心大樓已啟用,當中原石湖墟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已於12月16日遷移至該大樓,吳耀祖提醒居民需要留意新安排。
隊員為長者送上冷帽等禦寒物資。
北區祥華小區關愛隊
承辦團體:祥華之友
電話 / WhatsApp:9149 5340
交通
民生
文化
生活
大埔北區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