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早於2022年6月報道,擬議超過10年的元朗大球場重建工程終於在當年動工,現時正進行地底停車場建造工程。部門近日向元朗區議會交代最新進展,球場的上蓋將於今年中開始興建,整個重建計劃在2026年第二季完成。有地區人士直言,重建期間區內其他運動場未能應付區內學校及其他團體的需求,擔心一旦工程要延後會進一步令更多居民不便。
元朗大球場正展重建,料明年落成。
1968啟用2022獲撥款重建 增至6000座位有地底車場
元朗體育路的元朗大球場於1968年啟用,早於2013年政府已向地區建議進行重建,並在2019年獲立法會撥款展開前期工程。惟其後直到2022年8月方獲得立法會財委會撥款興建,並於同年8月15日關閉,當時預算重建會四年內完工。
根據計劃,工程包括原址重置符合國際標準的11人天然草地足球場,及符合世界田徑總會的標準八線跑道和田徑場設施,看台座位亦將增至6,000個。另外,公眾泊車位數目亦將由重建前的63個地面車位,增加至地底停車場車位104個。現場近日所見,相關工程正在進行,原有的球場草坪及看台約在2023年3月完成拆卸,以便進行現時地底停車場的建造工程。至於地面的看台等建築仍未見雛形,只有部分樁柱已打好鋼筋。
舊元朗大球場的草地及看台早前拆卸。
重建前的元朗大球場,使用超過50年。(資料圖片)
設施提升後,將可舉辦國際及本地足球賽事。
減社區缺康體場地不便 區議員促部門加快工程
一直關注工程進度的元朗區議員湛家雄向《我家》表示,元朗大球場因重建而封閉多時,區內只剩天水圍運動場及天業路公園人造草地球場,舉行運動會或大型足球賽事。惟區內人口達60萬,康體需求殷切,因此他擔心現有設施未能滿足區內學校及團體需要。
湛家雄透露,根據最初部門計劃,元朗大球場重建工程原預計最快可於今年7月完工,惟到立法會審批撥款時修訂目標完工期,為動工日起計四年內、即2026年中完成。惟據他觀察現時工地仍未興建上蓋,排水及草地仍未開始,相信要一定時間才能建成,擔心只餘一年多未能在2026年完工。因此,他促請康文署及建築署有必要加快工程,以減少市民及學校和團體在戶外運動場短缺下的不便。
湛家雄促康文署及建築署加快工程。
工地與部門回覆有出入 重建竣工月恐搬龍門?
元朗區議員袁敏兒則表示,根據在球場工地外的告示板所示,工程要在2026年第三季才完成,與部門回覆區議會所指2026年第二季完成有所分別,質疑部門完工日期含糊。另外,她亦擔心因未來射燈會設於逾20米高燈柱上,且會開放至晚上10時,一旦設置不當,未來球場啟用後的燈光過強會影響附近屋苑居民作息。
建築署發言人回應指,視乎天氣情況及其他外來因素,例如地下不可預見的複雜情況,若工程進展順利,項目目標的完工期約在2026年第二季。
袁敏兒指出重建完工日期前後不一。
舊球場過時 斥資15億重建
啟德體育園3月1日開幕,加上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舉辦,全城勢必再次興起一片體育熱。雖然元朗大球場重建工程,未能趕及全運會盛會,但當元朗體育館設施提升後,該球場的規格,將可舉辦亞洲足協認可國際足球賽事及本地足球賽事,亦符合亞冠盃規格。
同時,重建後的元朗大球場,亦是新界西北區內學校舉辦陸運會的主要場地,將設有八線跑道和其他田徑場設施,符合世界田徑總會對舉辦田徑賽事所訂立的場地規定。球場除可舉行學校陸運會外,亦可舉辦全港以至區域性的大型賽事,而平時亦可開放予市民緩步跑,或供田徑訓練和其他運動之用。
重建前的元朗大球場在1968年啓用,球場內的設施包括草場、看台及附屬設施使用超過50年,遠遠低於現今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的標準,因此當局斥資逾15億元重建。
啟德體育園已於3月1日開幕。
【區區顯關愛】
中國文化工作坊 傳承技藝喜洋洋
關愛隊是社會不同群體及界別的橋樑,以其社會網絡組織不同人士服務社群,達到凝聚社區使命。元朗鳳翔小區關愛隊日於2月16日、23日及3月23日,舉辦中國文化工作坊,希望以有趣活動,讓社區更多小童認識中華傳統藝術文化。
隊員及專業導師讓孩童學習剪紙。
元朗鳳翔小區關愛隊隊長莊展銘向《我家》表示,活動於3個周日在鳳群街花園籃球場舉辦,每次活動均開設至少兩個有關中國傳統藝術的活動,讓家長及小童免費參與。當中包括體驗寫毛筆字、臉譜面具繪畫填色、傳統剪紙及摺紙活動。
莊展銘表示,首兩場工作坊已經順利舉辦,吸引不少區內家庭參加,現場氣氛熱烈,小朋友表現雀躍。活動規模雖不大,卻可讓義工及專業導師一對一教導小童用毛筆的正確手勢,家長也一同重溫。另外,小孩在畫好面譜後隨即將其掛在臉上,扮演小花旦,大家都玩得十分盡興。
兒童踴躍為臉譜面具繪畫填色。
元朗鳳翔小區關愛隊
承辦團體:鳳翔社區關注協會
電話╱WhatsApp:5308 3064
民生
生活
屯門元朗
運動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