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7月底到8月初,八日內先後發出四次黑色暴雨警告,懸掛次數破有紀錄以來最多。新界屬當中重災區,大埔區多處鄉村更出現水浸情況,但各前線人員動員合力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在8月5日「黑雨」期間,大埔墟南運路火車橋下再次水浸,應急隊趕赴現場處理;林村河兩岸亦再度被洪水淹沒。
林村河在8月5日暴雨期間再度滿溢。
洪水沿小路湧入村屋 關愛隊助修復家園
天文台在8月初暴雨期間發出多次發出特別天氣提示,指出大埔區的雨勢特別大。在8月2日晚上在發出黃色暴雨期間,大埔區更一度錄得每小時雨量超過100毫米雨量,不少大埔鄉村洪水侵襲入屋。有住近河邊的林村居民指雨水夾雜黃泥衝入屋令雪櫃、洗衣機等被浸,要花達7個小時將家中雜物墊高,同時清理積水。
洪水沿大埔河湧入大埔墟港鐵站。
當日晚上11時許,位於大窩東支路的元嶺村附近愈見高漲,大量洪水沿小路湧入入村屋,有村民指屋內水深一度達到小腿高度。大埔有關愛隊事後為元嶺村遭遇水災的獨居長者及受影響村民,清理被水浸雜物以修復家園,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8月2日黃雨期間,元嶺村洪水湧入村屋。
關愛隊協助元嶺村村民善後。
大埔墟南運路重災區 幸疏通及時
到了8月5日清晨5時50分發出今年第四個「黑雨」、大埔墟南運路、頌雅路、大埔墟火車站附近、大埔廣福邨南運路行人隧道先後發生水浸。當中大埔墟南運路在天光前後出現嚴重水浸,連帶大埔港鐵站的士站及附近行人隧道亦被水淹,有人趕返工一度冒險涉水而行,大埔墟港鐵站更有出口一度因情況惡劣而要關閉。
大埔河附近行人隧道水浸,有途人一度欲涉水橫過。
路政署早前在河畔行人隧道安裝的水浸警告系統警告燈,在「黑雨」水浸期間亦亮起,有警員提醒行人切勿進入隧道內以免發生危險;而有警車亦在南運路在洪水淹浸期間封路,避免有車輛誤闖死火。
當日上午6時半左右,渠務署派出緊急應變隊及排水機械人「龍吸水」到場協助處理水浸,在8時前水浸個案已完成處理,令南運路交通回復正常,未至於像2023年「世紀黑雨」時有車輛在火車橋下因嚴重水浸而死火。
渠務署應急隊及排水機械人協助清理積水。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指,渠務署在救災及處理水浸的反應迅速,與其他政府部門有效協作,令許多善後工作順利開展,他向連續堅守崗位的前線工作人員致敬。他指出,連日的特大暴雨令本港多區的排水系統出現超過負載的情況。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惡劣天氣情況只會越來越頻密。因此,他在兩年前的「世紀黑雨」後已提出多項地區改善排水的建議,如大埔蓄洪及雨水泵房盡快落成,改善地區排洪能力,更好保障市民安全。
大埔區有鄉村的行人路被洪水沖毁。
西沙路落大雨時出現水浸,車輛去路被阻。
【2025年首四次黑雨懸掛時序】
黑雨
7月29日9:10am-11:05am
黑雨
8月2日9:45am-11:55am
黑雨
8月4日至5日11:45pm-2:15am
黑雨
8月5日5:50am-05:05pm
交通癱瘓「龍吸水」頻出動
汲取2023年9月7日及8日「世紀黑雨」的經驗,渠務署近年為應對極端天氣引入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當中包括三部單價達100萬元的是無線遙控履帶式排水機械人「龍吸水」。
配有高流量自吸式水泵的「龍吸水」,每小時排水流量最高可達800立方米,可連續工作8小時,其配備可行駁的履帶可應對複雜地形如樓梯及斜坡。在今年四次「黑雨」期間,三部「龍吸水」機械人頻頻出動先後到西貢、大埔等多處水浸現場執勤,貢獻甚大。此外,渠務署亦引入三部以「小禹」命名的排水機械人。
另外,還有三部清淤機械人三部檢測機械人,前者可無線遙控,在渠道內自由移動清理淤泥;後者可取代工程人員進入渠道進行檢測,收集渠道狀況資料。在四次「黑雨」期間,渠務署均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並增派至180隊緊急應變隊伍處理市民求助個案,並留守水浸黑點處理水浸情況,重覆巡查及清理全港約240個因淤塞而容易水浸地點。
8月5日三架排水機械人「龍吸水」於敬賢里停車場全力協助,務求盡快清理水浸。
【「列車效應」致持續降雨】
接連的大暴雨導致本港多處多處水浸,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解釋,本港在「黑雨」期間重複而且持續的降雨區,一直沿東面同一方向移動,情況就如火車一直沿同一方向前進,導致雨量源源不絕,在氣象學稱之為「列車效應」,他形容:「雨團像火車一卡緊跟一卡,在西南季風背景下,向着東北偏東方向走,絡繹不絕。」
他解釋,造成「列車效應」的原因,是源於對流系統反覆生成發展,並且透過盛行風沿單一路徑推進,因此,同一區域才可以出現持續降雨,而且形成一條方向一致的雷雨帶。
林超英在Facebook引用天文台閃電位置資訊服務的圖像進行講解。
【暴雨出勤他們都是英雄】
「黑雨」之下,全港多個地區暴雨成災,出現冧樹、山泥傾瀉、水浸等事故。各個紀律部隊通宵出勤,在各區無懼風雨處理突發事故,合力推車、涉險清理雜物、救出受困的居民,以及及時處理不同事故等。
紀律部隊人員合力推車讓拋錨汽車脫困。
紀律部隊人員及時處理各項突發事故。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房屋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