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1985年投入服務的沙頭角口岸,正開展重建工作。兩地政府以同步「跨河建」方式,興建新口岸旅檢大樓,新大樓將橫跨沙頭角河,並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而本港管制站一邊,亦正研究與香園圍口岸般讓旅客「人車直達」,處理旅客量將可提升至每日4萬人次。有地區人士期望口岸早日重建,以進一步推動沙頭角包括旅遊方面的發展。
新口岸旅檢大樓將跨河建成。(構想圖)
兩地同意「跨河建」模式
連接內地沙頭角口岸的本港沙頭角管制站,早於1985年起開通,過去一直提供貨檢及少量跨境旅客及車輛出入境清關服務,最初規劃設計僅供每日1500人次通關量。惟到了2020年,因新冠疫情該口岸停止客運清關後,至今未有再恢復,2022年亦暫停貨檢。因口岸設施老化,深港兩地政府早前協商重建大樓。
深港雙方同意重建時,同步建設橫跨沙頭角河的旅檢大樓,並以河中心為界緊鄰佈置各自旅檢查驗通道,即以「跨河建」的安排重建口岸。今年8月,深圳沙頭角口岸大樓開始進行拆卸,預計需時3至4個月完成有關工程,並於明年起開始基坑開挖,以準備興建設有口岸及商業設施的新大樓。
沙頭角管制站自新冠疫情後未再重開。
旅客處理能力料日達4萬
本港方面,沙頭角管制站重建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正進行中,包括口岸以「人車直達」模式運作,當局料周邊有足夠容車量,預期口岸不會對交通造成負面影響,並相信其將於今年內完成。
未來新沙頭角口岸重建方案,將取消貨檢功能,轉型為純旅檢口岸,旅客處理能力將由疫情前平均每日約7,300人次大幅,提升至未來單日可達4萬人次,預料兩地在口岸建成後將會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
兩地已就重建沙頭角口岸達共識。
深圳口岸8月1日起展開拆卸工程。
信續激發沙頭角旅遊潛力
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對政府積極推進沙頭角口岸重建表示支持,並歡迎政府回應其建議,提升沙頭角管制站的通關效率。他指出,過去曾多次視察沙頭角,並推動政府將包括沙頭角在內的管制站,提升到一如香園圍邊境管制站般,做到人車直達,以善用周邊土地發展。
劉認為,推動「跨河建」重建安排,及「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未來聯同中英街禁區開放及「團進團出」旅遊計劃,可進一步激發沙頭角旅遊潛力,為本港打造一個全新的旅遊中心。
居民望口岸重建助發展地區經濟旅遊。
有望疏導香園圍人流車流
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曾玉安則表示,沙頭角口岸重建起動刻不容緩,除可分流香園圍邊境管制站的人流及車流,亦可帶動兩地即整個沙頭角海灣區的地區經濟起飛,從而發展跨境遊。
曾玉安認為,在新口岸落成前可政府要提前做好部署,訂定沙頭角全面開放步驟,更新沙頭角停車場、碼頭及街市等配套設施。他認為,此舉既有助恢復地區經濟民生,也可以更方便深港互聯互通。
曾玉安料口岸重建疏導香園圍人流車流。
【沙頭角口岸 重建的四大特色】
1. 新旅檢大樓將以「跨河建」形式合建;
2. 擬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
3. 本港管制站正研究讓旅客「人車直達」;
4. 重建口岸將取消貨檢功能,僅留旅檢。
香園圍迫爆超預期 加e-道應付9月完工
沙頭角口岸重建後,有望可紓緩現時香園圍管制站的情況。連接東部的香園圍管制站,是本港首個可人車直達的口岸,旅遊巴也可直達管制站方便過關,因此2023年2月開通後,一直大受歡迎,現時周末及假日的出入境人次,已達口岸單日3萬人次的設計容量的3倍。換言之,日均出入境人次逾9.1萬,超出原有負荷。
根據入境處資料顯示,今年首7個月,該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次達7.8萬。在8月10日,該口岸出入境人次達11.5萬,創出單日新高。入境處發言人指,根據過去經驗,該口岸出入境繁忙時段分別為周六早上9時至下午2時,及周日下午4時至晚上10時。該兩時段出入境人次共逾5萬,接近全日六成。
因此香園圍口岸離境大堂正展開工程,將自助出入境檢查的「e-道」,由14條增至18條,並於9月完工。工程期間,離境大堂就增設4個臨時櫃枱。
香園圍口岸是本港首個人車直達的邊境站。
【區區顯關愛】
親子同樂 社區和諧
父母與孩子一起玩樂的好處非常多,不僅促進孩子成長發展,也增進家庭關係及培養家庭價值觀,是成就孩子未來的最佳方式。為此,北區華都小區關愛隊8月舉行社區親子同樂日,讓區內家庭藉輕鬆有趣的集體活動,齊度歡樂時光。
北區華都小區關愛隊隊長姚銘表示,親子同樂日8月9日下午在粉嶺和興社區會堂舉辦親子同樂日。當日活動,除有不同遊戲攤位外,亦特意擺設兒童彈床迷宮,讓孩子盡情蹦跳。此外亦特設全家福攝影環節,及由小跳豆舞蹈藝術中心的小舞蹈員帶來表演。
小舞蹈員帶來精彩表演。
姚銘透露,當日活動吸引近600人次參與,現場十分熱鬧。家長及孩童的歡笑聲此起彼落,當中傳遞着愛與溫暖,是個十分有意義的親子活動。
團隊舉辦社區親子同樂日。
北區華都小區關愛隊
承辦團體:粉嶺街坊福利會
電話/WhatsApp:68791909
交通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