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倒數不足兩周,新界西南選區的選情推上高潮。五位候選人——1號盧婉婷、2號郭芙蓉、3號陳穎欣、4號張文嘉及5號莫綺琪政綱各有聚焦點,她們所提出的主張,皆緊密圍繞《我家》近幾年深度關注的荃灣和葵青地地區議題。隨著投票日臨近,選民每一個選擇都將影響未來的走向,候選人落力宣傳政綱,竭盡全力爭取選民的信任和支持,以實現地區的更好發展。
《我家》一直關注在荃灣、葵涌及青衣交通改善,早在2020年便積極提出解決荃青交匯處高峰期交通擁堵問題的建議,並主張貫通德士古道「斷橋」,以改善區內交通困境。今年中迴旋處部分擴闊路段啟用,整個改善工程亦預計將在2027年前完成。
盧婉婷冀推進德士古道迴旋處。
1號候選人盧婉婷(民建聯)主張尋求進一步的交通優化方案。她指出汀九橋的容量將面臨極限,當出現交通擁堵或因天氣原因封閉時,荃灣路勢必承受更大交通壓力。因此,她支持推進德士古道迴旋處的改善工程,以緩解交通瓶頸,如改善後往青衣車輛會減少駛入迴旋處,可改善擁堵情況。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3年3月23日
加隔音屏擴行車線荃灣路工程歎慢板?
2020年3月27日
荃青交匯長塞續斷橋駁一鋪
荃青交匯處今年起局部啟用新路。
在海濱改善的問題上,《我家》一直持續關注荃灣海濱環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儘管近年荃灣海濱已進行優化,並加設親水設施,但由於舊樓污水錯誤排入大海,臭味問題仍未完全解決。2號候選人郭芙蓉(民建聯)積極響應《我家》的觀點,將解決荃灣海旁臭味問題,作為其政綱的重要內容。
郭芙蓉希望推動解決荃灣海旁臭味。
郭芙蓉表示雖然近年海濱氣味有所改善,但在高溫的夏季仍有異味飄散,因此她主張「雙線並行」的改善策略,短期加強渠管監測與清淤工作,長期則推動海濱長廊的無障礙化與綠化升級,以全面提升海濱環境,期望能進一步提升區內海旁成為怡人的活動場所。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4年6月27日
端午「荃海」渾濁揭駁錯渠未解決
2022年6月2日
荃灣海濱臭氣存屎味問題有段史
2021年6月4日
藍巴勒海峽被臭味耽誤的靚景
荃灣海旁過去因舊樓駁錯渠,將污水錯誤排入大海。
《我家》持續多年關注荃灣及葵青的水管老化問題,社區水管日益老化帶來了頻繁的停水困擾,無論是食水還是鹹水中斷,都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巨大不便。此外,爆水管現象不僅導致道路封閉,還嚴重影響了交通出行。《我家》多年來緊密追蹤這些爆水管事件,不僅揭露了水管系統的嚴重問題,也深刻反映了居民在停水期間的艱難處境。
陳穎欣關注區內水管老化。
3號候選人陳穎欣(工聯會)積極響應《我家》的倡議,強調會繼續跟進和關注荃灣、葵青水管老化的問題。她指會直接與部門溝通,要求調撥資源,優先更換高風險區域的老化水管,從根源改善荃灣、葵青水管老化問題,減少因爆水管而影響市民生活。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5年2月20日
兩個月四次爆水管青衣點樣化解「濕滯」?
2022年8月24日
三個月爆三次喉石蔭居民擰晒頭
2021年12月2日
荃葵停水停不了解決靠合適管道
葵青區過去多次爆水管,停水更影響交通。
自2017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以來,地區康健中心已經成為政府出資、非政府組織運營的重要基層醫療「健康樞紐」。《我家》一直關注荃灣和葵青地區的醫療服務狀況,努力促進基層醫療服務的改善與發展。
張文嘉促優化地區基層醫療,推動家庭醫生制度。
4號候選人張文嘉(新民黨)提出自己的構想,提出將積極爭取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進一步完善地區康健中心。此外,她計劃推動家庭醫生制度,以便利長期病患在社區內就醫。她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使市民的生活更健康、更快樂,不再為求醫問題而煩惱。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4年1月25日
地區康健網絡起動分流輕症與長期病患
2020年11月20日
康健中心少人知基層求醫療勝於無?
荃灣地區康健中心2023年底開幕,由仁濟營辦。
就街市管理問題,《我家》過去數年多次對荃灣及葵青區的街市議題,進行追蹤報道,揭示人流減少帶來的諸多經營困難。《我家》曾詳細報道過例如榮芳街街市的現狀,指出設施老舊和缺乏空調導致的生意萎縮問題;此外,荃景圍街市因行政問題長期關閉未被充分利用,形成資源浪費的問題。
5號候選人莫綺琪(經民聯)表示關切新界西南街市的老化問題,指出街市面臨高空置率的挑戰,檔口減少導致居民購物不便,需前往更遠的地區買餸。她特別提到長青街市因設施問題,在評分中位列最末,亟待活化。因此,莫綺琪提出了荃葵青地區街市活化的計劃,旨在重新規劃街市的結構與種類,以增加選擇,改善居民的日常生活。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4年8月22日
葵荃起綜合樓宜認真規劃快速上馬
2021年11月18日
部門管理太浪費葵荃街市任荒廢
《我家》過去曾報道榮芳街街市無冷氣、人流低問題。
交通
民生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