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9年創刊以來,《我家》一直緊密跟進大埔地區的需求,提出多項具有前瞻性和改革性的地區倡議,積極推動做好地方治理的完善。在今次立法會換屆選舉中,五名新界東北候選人,包括1號陳克勤、2號李梓敬、3號黃頴灝、4號古偉冰及5號鄧肇峰,都在其政綱中對《我家》的倡議作出了回應,不僅展現他們對社會民生的倡議,也映射出民意的回應。
大埔的醫療服務面對飽和及設施老化的問題,居民過去不時反映普通科門診服務預約難的問題,加上人口老化,增加基層醫療服務是當務之急。就此情況,《我家》過去一直關注安邦路前賽馬會泳池用地,改建成社區健康中心大樓的進展。
陳克勤要求強化基層醫療。
1號候選人陳克勤(民建聯、新社聯)在其政綱中,呼應《我家》長期關注的基層醫療議題。他表示在其任內一直爭取改善公營醫療服務,推動那打素醫院擴建,但輪候和看病時間未有改善,故要求在大埔興建康復中心,強化基層醫療,從治療轉向至預防疾病,從基層解決「睇病難,睇病貴」的問題。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5年10月16日
圖書館停車場二揀一大埔健康樓又要等?
2022年2月10日
大埔前泳池用地建設Library可放埋Carpark?
《我家》早前報道大埔健康中心大樓進展膠着。
大埔交通擠塞問題,一直是區內交通痛點,特別是大埔太和路與寶鄉橋交界成為區內交通樽頸。《我家》自2021年已跟進該議題,原本政府計劃興建廣福行車橋紓緩窘境,但多年來一直仍未落實,前景未明。
李梓敬爭取為居民落實廣福行車橋。
2號候選人李梓敬(新民黨、公民力量)重視《我家》報道的交通問題,致力落實廣福行車橋的計劃,加速改善交通紓緩措施;他承諾會持續跟進廣福行車橋,以至白石角站的時間表及路線圖,爭取這些地區設施持續推進。他期望盡快開展在橫跨林村河的廣福行人橋旁邊,興建行車橋紓緩大埔墟一帶交通擠塞,回應大埔居民多年來的期盼。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3年3月23日
建車橋提優化廣福橋旁工程再上馬
2021年1月29日
區會突喊更改選址廣福建車橋續拖拉
大埔計劃興建新行車橋橫跨林村河多年。
低空經濟是指於千米以下空域進行的飛航經濟活動,政府2024年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加緊推展在本港研究發展低空經濟的可能性,並在各區推行名為「監管沙盒」的低空經濟測試項目,《我家》早前亦有報道科學園的推展情況。
黃頴灝提出深化推廣無人機到區內。
3號候選人黃頴灝(無申報政治聯繫)認為新界東北的未來,關鍵在於破除舊有藩籬,確立科技創新與生態平衡方向。因此,他提出張升級大埔工業邨為創科基地,引入創新科技產業,使區內經濟轉型,增加區內的就業機會,實現原地就業。另外亦提出深化推廣無人機到區內,考慮推廣低空經濟至鄉郊地區,配合無處不旅遊的理念。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5年6月26日
無人機外賣飛佛餐馬鞍山添幸福感?
2024年12月26日
年份上億的項目大熱赤洲豐富跳島遊?
科學園正進行飛往馬鞍山的無人機送貨試驗。
吐露港公路是連接新界與市區的交通命脈,近年來塞車愈見嚴重,倘發生交通意外牽連更大。《我家》多年來提出建新路的改善建議,2022政府公布興建沙田繞道,令大埔及北區車輛可分流到新路,避開途經沙田的擁擠。
古偉冰希望加快紓緩吐露港交通。
4號候選人古偉冰(工聯會),回應《我家》對吐露港交通擠塞的關注。其政綱強調升級社區設施、優化交通配套、紓緩新界東北特別是吐露港公路的交通擠塞問題,並跟進落實沙田繞道時間表。他憂慮,現在正興建的沙田T4主幹路工程分流成效,尚且待建成後始有分曉,因此政府應立刻研究並建設沙田繞道,分擔吐露港公路入沙田市區的車流,從而達到疏導成效。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3年11月2日
優化方案曝光建沙田繞道「轉入直路」
2022年11月3日
建沙田繞道拍板大埔北區人拍掌
2021年11月4日
「草山隧道」通吐公鬆一鬆?
吐露港公路在上班繁忙時間經常出現擠塞。
本港未來創科會有科學園、新田科技城及數碼港三大園區,科學園是設有多個研發中心,重點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先進製造等技術的綜合性產學平台,園區發展至今日漸壯大,總工作人口逾兩萬人,《我家》曾以不同角度介紹科學園相關的創科成果。
鄧肇峰建議加大科學園的投資力度。
5號候選人鄧肇峰(經民聯)主張聚焦創新科技發展,建議擴大對科學園的投資。他認為應該加強科技園公司引領香港創新事業的研發網絡核心,吸引產業聚集。他期望借科學園的壯大,打造「研發、孵化、生產」一條龍的創科產業鏈,形成大灣區科技樞紐,創造就業與培訓機會。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6年7月24日
開心少女組創科點子點止點字?
2022年10月6日
創科交通運「贏」車聯網踩油追落後
科學園是本港打造三大創科園區之一。
交通
民生
生活
大埔北區
科技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