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9年創刊以來,《我家》憑着持續的熱忱,專注元朗及天水圍議題,並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改革性的地區倡議,長期跟進並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與地方治理改善。在最近的立法會換屆選舉中,五名新界北區候選人—1號譚鎮國、2號曾勁聰、3號沈豪傑、4號廖子聰及5號姚銘亦將《我家》的倡議融入政綱中,展現他們對社會民生問題的重視。
北部都會區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據點。由2021年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我家》一直關注北都發展,闡述由新發展區特色到交通及配套、由城鄉共融到發展進度的議題,均密切跟進,五名候選人在政綱中亦有把北都區機遇作為政綱重點。
譚鎮國承諾推動北都基建先行。
1號候選人譚鎮國(新社聯)在其政綱中明確提出基建增值的重要性。他主張密切監察北部都會區及其他關鍵工程的進度,以確保基建發展合理有效。譚強調配套設施的同步完善,他促請政府部門應帶頭進駐北都,起示範作用以帶動當區經濟活動。同時,大學城必須加快上馬,率先為北都注入動力。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3年6月29日
展望兩地融合北都區加快邊境解禁
2022年11月3日
新鐵新路推動北都會擁國際創科力量
2021年10月21日
北都會起屋規劃有建地時間未築緊?
北部都會區將為本港注入新經濟動力。
在房屋發展方面,北部都會區是未來房屋土地供應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我家》密切跟進,政府近年在新界北推動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的項目,為長期輪候公屋或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一個安全衞生的居所,減輕租金負擔。另外亦關注政府的「青年宿舍計劃」,當中青年宿舍天水圍「琇居」於去年10月入伙,協助青年健康發展和紓緩其居住需要之迫切。
曾勁聰主張預留資助房屋用地供青年認購。
二號候選人曾勁聰(工聯會)政綱聚焦的三大方向中,其中之一的重點是青年置業。他表示,工聯會倡議推出青年置業儲蓄計劃,讓青年每月供款購買政府債券,到期時提取本金及利息作為置業首期,並獲選樓權。另外,他主張於北部都會區預留資助房屋用地,供參加計劃的青年認購,促進向上流動。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5年4月17日
簡約公屋攸壆入伙交通便利奮鬥之路清晰
2024年10月17日
酒店變青年宿舍天水「琇居」入伙真Free
2022年9月22日
過渡屋是「錦」的官商民團結告別劏房
《我家》2024年報導天水圍青年宿舍啟用情況。
新界北醫療配套方面,天水圍醫院落成已經多年,現時僅有300張病床,未能應付北都發展需要,醫管局將原計劃在古洞北新發展區興建新的公立醫院,改到元朗牛潭尾大學城內興建本港第三所醫學院。《我家》一直以來致力於元朗及天水圍醫療配套問題的深入追蹤和報道,憑藉多年來的持續關注,揭示人口急增帶來的醫療資源緊張挑戰。
沈豪傑建議在新界北興建私家醫院。
3號候選人沈豪傑(報稱獨立)在其政綱中務實應對《我家》提出的醫療議題,他主張推動天水圍醫院擴建工程、洪水橋醫院工程及牛潭尾教學醫院規劃,並倡議在新界北興建私家醫院,做到公私營在新界北並駕齊驅。另外亦主張推動政府降低醫療成本和公立醫院收費,減輕市民負擔。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5年3月6日
古洞北醫院擱置北區醫療更緊張?
2021年9月10日
醫院日日迫DAY新界西部署加床位
天水圍醫院正計劃擴建,以應對北都新增人口。
本港未來創科會有科學園、新田科技城及數碼港三大園區,當中新田科技城拼接河套香港園可成國際創科中心,《我家》一直積極跟進發展情況,以促使北都能助力本港在國家「十五五」規劃中,做到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
廖子聰促北都以產業帶動規劃。
4號候選人廖子聰(新民黨)認為,推動北都成為國際創科樞紐,應以產業帶動規劃,加強創新科技生物、專業服務和特色產業落戶,促進人潮、資金、科技和資訊交流。同時,他主張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與新田科技城發展,並把握北都大學城的機遇,尋求與外國院校合作,爭取更多優秀人才來港。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5年7月24日
西路通東起錨接古洞激活河套創科
2022年11月3日
新鐵新路推動北都會擁國際創科力量
2021年5月20日
新界北發展新田落馬洲發圍
落馬洲河套地區早前邀業界交合作意向書。
自創刊以來,《我家》一直扮演北都交通基建的倡導者角色。為打通北都交通網絡,政府擬建多個交通基建項目,包括北環線、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及厦村新發展區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等多個項目。當中,港鐵北環線,剛於今年10月啟動工程,該線主線及支線將同步發展,是北都未來發展的重要基建連結。
姚銘提出北環線車站分階段啟用。
5號候選人姚銘(民建聯)在其政綱中,在發展北部都會區方面,姚銘建議要為北環線建設再進一步提速,認為政府應設法策略性分階段啟用各車站。另外,姚認為北都要繼續完善交通規劃,推動綠色智慧運輸系統盡快落實,趕及配合洪水橋及厦村新發展區人口遷入時同步啟用。
相關《我家》報道(部分)
2025年10月16日
建北環線如火如荼引內地標準開turbo?
2023年11月6日
洪水橋用無軌電車機會「綠」續來
2020年12月3日
北環線落實建逾七萬單位新界西北風帶來循環不息機遇
政府提出於洪水橋及厦村,籌建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效果圖)
交通
民生
醫療
生活
屯門元朗
科技
地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