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鞋老店第三代 針線縫合文化斷層

 2021-04-08
繡花鞋老店第三代 針線縫合文化斷層

傳統的工藝、老文化在現代的社會,往往被視為過氣、老套,但大家又可曾想過,如繡花鞋等傳統產物,昔日正是潮流和美學的象徵,鞋上所用到的布料、繁複的刺繡圖案,都是在反映一個家庭的身份地位。時移世易,手造繡花鞋這門行業逐漸式微,身為先達商店的第三代、設計師及手藝師,王嘉琳(Miru)有着一個「任性」的理想。



「先達」王嘉琳重新塑造品牌形象。


先達商店第三代傳人Miru,為大家訴說老店如何由1958年走到今天。

Miru的祖父王達榮並非一開始就懂繡花鞋手藝,反而是首先從事不同工種,如運輸、零售等。期間,亦曾到鞋廠工作,所以對造鞋比較感到興趣。

「先達商店」1958年佐敦開業

Miru指出,祖父創業開初,由小販做起,並把手造的繡花鞋放到不同店舖寄賣。由於社會早年流行繡花鞋,加上貨品價錢相宜,銷路不俗,Miru的祖父不久就儲存足夠一筆資金,可以開設屬於自己的店舖。

由於Miru的祖父一家自小居於佐敦,所以在1958年決定於彌敦道一帶創立「先達商店」。當時的鋪頭比較小,屬以往的「樓梯底鋪」,只是用作陳列出所做的拖鞋、鞋款,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傳統的繡花鞋店也只剩下「先達商店」一家。


密密麻麻的剪報,展示老店的「江湖地位」。


傳統的繡花鞋由於用料、手工繁複等因素,單單一對已價值不菲,尋常人家難以負擔。Miru的祖父曾在鞋廠內工作,發現不少女工皆鍾情於繡花鞋,惟早年的繡花鞋終究是奢侈品,所以女工們亦只能空有羨慕之心。

於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Miru的祖父決心打造一些大眾化、平民化的繡花鞋,並設計出拖鞋款、平民化的繡花鞋。


鞋款配襯不同的裙褂。


讀設計系做爺爺系
呢個女仔好鍾意繡


修讀理工大學設計系的Miru,本應是對潮流文化、時裝更有興趣,但兒時歲月的經歷影響了她的抉擇。

Miru憶述兒時經常都和爺爺、奶奶一起,自幼就穿爺爺所造的繡花鞋長大,對她而言「繡花鞋就代表我一家人,連繫住我一家」;在她每個成長的階段,幾乎全家人每天都會穿繡花鞋,風雨不改。

到Miru大學參與FYP(畢業專題)研究時發現,原來香港的傳統繡花鞋過往是身份地位、潮流以及美的象徵,但來到如今就好像出現了一個斷層,就好像只有老一輩的人才會穿著,而事實上現代的繡花鞋也很漂亮。

於是,Miru當時就有一個念頭,既然自己都與繡花牌有離不開的關係,不如就接手「先達商店」,重新塑造店舖的品牌形象,就這樣成為了第三代的傳人。


上頭拖鞋各具特色,從圖案可見一斑。



新舊風格共冶一爐。


「爺爺專注做拖鞋款,我接手後就把繡花鞋改良。」

現時店舖內大部分的鞋款都由Miru自己設計,部分鞋款就是爺爺時期遺留下來並加以改良,Miru表示:「以前爺爺的年代,我們都是在荃灣工場一起造鞋,當時爺爺還有收徒弟。我自小就愛做手工,覺得這個老文化很有趣,所以小學開始就跟嫲嫲學刺繡、初中再跟爺爺學造鞋。」


自家設計的貓圖案及與插畫師合作成品。


有無穿裙褂 繡花鞋出門入屋

普羅大眾理解的繡花鞋有很多種類,而褂鞋就是其中一種,大多都是在喜慶場合用,並且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現時不少婚禮都是以西式進行,這會對繡花鞋的前景有影響嗎?Miru就表示,近年喜歡穿著繡花鞋的人都愈來愈多,「比我們想像中的都還要多,不少客人都是買來日常出門穿著,繡花鞋也是算打進日常生活當中」。

Miru現在創作了不少新鞋款,有紅色、金色,都是用來配襯不同的裙褂,就好像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王、褂后,都有不同的金銀絲比例,繡出來的形狀圖案各式其適。結婚的款式有多重的寓意,所以除了龍鳳,也會有其他花鳥蟲獸。

「見到新人穿繡花鞋完成儀式,才算真正完成一對。」


紅鞋配裙褂,幸福感覺無花無假。


提到接手「先達商店」的點滴,Miru就分享了不少客人的故事。她表示好多婚宴的客人都會拿回媽媽的繡花鞋回來重製,但就曾經有一位客人連實物都沒有,只是憑一張相片以及媽媽的憶述。最終,Miru也能依住客人的要求,重新傳承其母的繡花鞋,令到該位客人感動不已。


因應新式裙褂設計的「上頭拖鞋」。


【鞋型布料入手 又一潮物誕生】

身為第三代的傳人,她又是如何理解繡花鞋?

Muri認為繡花鞋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刺繡,刺繡象徵各種吉祥的寓意、風格;二是鞋型,而鞋型就是決定性的一點,決定繡花鞋能否走進日常生活之中。

為了改良,Miru就從鞋型、布料入手,令到客人較容易配襯日常衣著,又令到繡花鞋不再局限在喜慶又或者配襯中式服裝。


孩童穿著的「虎頭繡花鞋」。


【疫危為機 發展周邊產品】

有危就有機,疫情相對都提供了一個休息時間。以往訂單頻繁,Miru一雙手如何開turbo,預訂了的客人亦需要等上數個月。

現時有一個空間和時間,讓Miru重新創作。Miru設計出一個新系列的貓圖案布料,自己畫了一些插畫印了成布款,後來布款更用作創作繡花鞋、拖鞋、絲巾;也有和香港插畫師合作,做成了布和鞋。因為做了一些新系列,亦有不少新的客人光顧,Miru希望可以繼續做下去。



來自喵星的靈感,Miru將之放在布料上。



封面故事

文化

專訪

生活



相關文章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封面故事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

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封面故事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

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封面故事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

她,流連於城市空間,拍攝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她,行走在夢幻的國度,用鏡頭和大自然深度對話;她,在...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封面故事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

于浣君(Yuki Yu),有人稱她紙藝師、有人冠以手作達人之名,無論怎麼稱呼,不難猜出她是一位用紙材創...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封面故事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

1997年初,香港掀起一股移民潮,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亦帶不走那些大家曾經深愛、共度日夜的...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封面故事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

人稱劉師傅的劉萬梁,是「80後」雙節棍大師,在他身上不難看見李小龍的影子。當香港似被標籤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