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紙導 為文化持燈

 2021-09-09
美術紙導 為文化持燈

早於19世紀,紙紮品在傳統風俗中已扮演重要角色,常見鄉村節慶裝飾用,亦是人與神明溝通的媒介,可粗略分為節慶紮作、裝飾紮作和喪葬紮作。位於油麻地的大昌隆紙號,創於50年代,為全港所餘無幾的家庭式作業紙號。負責人強哥自親戚手中接過家業,店舖經歷填海、地區環境轉變、生意轉型、時代變遷等挑戰與機遇,立至今。


經歷地區環境轉變時代變遷,店舖䇄立至今。


從親友手接大昌隆

強哥自八歲起跟隨父母工作,接觸紙紮業;18歲時,當時打理大昌隆的親戚,看見他工作態度認真,便將大昌隆交到他手上,讓他成為正式法人,而強哥也從未想過轉行:「邊有諗過,冇諗過咁多,都係有得做就得,最緊要都係搵到食。」

當時香港社會未正式發展,本地人生活並不富庶,人稱「三嫂」的強哥太太霞姐指出,當時工作不像現時可「為興趣」,只為生計。


大昌隆內的一切自開鋪以來保存至今,呈現本土舊式店舖格局。


社區發展業務轉型

1976年,政府為增加土地供應,由油麻地新填地街開始填海,大昌隆的生意業務開始面臨轉型。「本身我哋臨海,主要做水上人生意,每逢佢哋出海、大時大節就會嚟買紙紮品做儀式,每次都一籮籮直接搬上船;填咗之後就係宜家嘅新填地街,水上人都搵其他水上師傅紮,連岸都唔上,我哋都開始為鋪頭開闢新客路。」

現時大昌隆設有直屬工廠、送貨車隊,以香燭品、紙紮原料及成品批發為主,向本地無數間大、小紙紮鋪、殯儀業場地提供紙品訂購。「咁當然仲有啲散客喇,不過好多都係十幾年嘅熟客喇,有唔少專程由唔同區推㗎車仔過嚟搵我哋買,話買開有感情」,霞姐笑言。


不少熟客跨區而來。


獅子山下不屈不撓

強哥與霞姐青梅竹馬,婚後育有一子一女,二人同心為大昌隆打拼,多年依然甜蜜如昔。「以前我同細佬就跟住佢哋去做嘢,喺碼頭度,坐喺貨車車斗,由未天光睇到10點幾先返到屋企。」女兒Gladys指,大昌隆有現時的規模,多虧父母年輕時的刻苦:「佢哋嗰陣親力親為,搬貨、送貨都自己嚟。一疊『衣紙』你拎上手睇吓幾重,佢哋以前係一箱箱、廿幾條,二、三十公斤咁搬。」

霞姐手上青筋盡現,可想而知二人曾經是如何為生活奮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默默耕耘,體現港人獅子山下不屈不撓的精神。


有別傳統五彩兔, 強哥與Gladys 先後創出白兔、粉紅兔、粉金兔及白金兔等。


「做得幾多得幾多」

然而,強哥、霞姐及Gladys均表示,不期望後輩接手。Gladys直言﹕「其實呢行都已經係夕陽行業,雖然我哋宜家有廠又有舖,但其實搵唔到幾多錢。」紮燈或者公仔,隨時用上幾天甚至幾個月,當中的利潤少之又少。行業前景令人沮喪,但三人依然表示「做得幾多得幾多」,也不會強求後輩接手或傳承家業。

現時,強哥以興趣為主,閒時才出手紮品:「想大家喺大時大節有啲嘢可以睇吓,開心吓。」透過結合傳統紮作工藝與現代意念,創作出新式紙紮作品,積極向大眾推廣這門傳統民間手藝。


砌架


定形


裝飾


懸掛

強哥為今年中秋準備,以走馬燈的原形,重現本地罕見的傳統六角宮燈。


百厭童年解放想像

父母二人同為紙紮業,Gladys笑著分享兒時趣事。「有時同老豆出街,成日有人打嚟話要訂貨,佢講嘢又鬼咁大聲:『好,兩架金Benz、兩架寶馬、要間大屋。』,我企喺隔離真係覺得好尷尬。記得曾經咁講:『爸爸呀,咁嘅,人地咁聽以為我地屋企唔知做咩好有錢,如果我畀人綁架你冇錢贖番我呢』。」


Gladys 弟弟(右一)現已移民海外,圖為強哥霞姐與仔女遊慈山寺留影。


雖然一臉沒好氣地說,但於她而言也是個特別的童年:「我同細佬有時喺屋企冇嘢做,就會拎啲紙士的、紙紮帽係度玩;再大啲坐櫃面,就將啲『港幣』揸埋一舊掉出門口整蠱人。睇住有啲老人家拎住拐杖都跑得幾快,跟住就塞落個袋度。」說著兒時「百厭嘢」,也是一臉懷念。


登登登凳,溫馨放閃。Gladys與先生、女兒的合照(左),重現舊時強哥、霞姐和Gladys 的家庭照(右)。


傳統中變奏潮爆燈

隨紙紮業式微,越來越多行內的傳統手工藝品,難以呈現於年輕一代眼前。強哥有見及此,便於不同的中華傳統節日紮出舊式的紙品:「我爸爸依然希望向大眾介紹傳統紙紮工藝品,特別係年輕人。」


大型燈籠置於店中, 讓大家可在節日「打卡」。


Gladys感嘆,現今真正循傳統工藝的師傅已經所剩無幾,「如果連我哋都唔做,就唔會有人再識,或者知道呢樣傳統手工藝。」

「中秋節雖然只係得一兩日假期,但都係香港人依然重視嘅節日。爸爸知道好多年輕人都好鍾意中秋節,所以都會停晒所有恆常工作、批發,專注做新式花燈。」強哥適逢中秋都會構思新穎的紮品主題,希望透過文化氣息濃厚的中秋,宣揚、傳頌傳統紙紮工藝同時,為市民帶來快樂,令節日更錦上添花。


去年中秋和今年端午節,強哥製作了紙紮麵包超人 (左)及龍船(右)。


【小知識】
細說宮燈前世今生


宮燈又稱宮廷花燈,始於東漢,盛於隋唐,是中國彩燈中最富特色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據傳乾隆皇帝南巡路過藁(音:稿)城屯頭,見工藝精湛的燈籠愛不釋手,遂命待從精選數盞,懸掛宮中,自此得名「宮燈」。

宮燈顧名思義是皇宮中用的燈,主要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並在外繪畫種圖案的彩繪燈,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於世。除了照明功能,燈身還要配上精細複雜的裝飾,以示帝王的富貴和奢華。

這種一級工藝製作需時、過程複雜,一般先以細木為骨架,做成八角、六角或四角型,然後在骨架之間鑲以絹紗和玻璃,並外繪各種圖案,故外形多較大,用以懸掛在廳堂樑上。



街坊客人來到店裡, 可加深認識紙紮手藝。



封面故事

民生

文化

生活



相關文章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封面故事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

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封面故事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

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封面故事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

她,流連於城市空間,拍攝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她,行走在夢幻的國度,用鏡頭和大自然深度對話;她,在...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封面故事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

于浣君(Yuki Yu),有人稱她紙藝師、有人冠以手作達人之名,無論怎麼稱呼,不難猜出她是一位用紙材創...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封面故事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

1997年初,香港掀起一股移民潮,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亦帶不走那些大家曾經深愛、共度日夜的...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封面故事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

人稱劉師傅的劉萬梁,是「80後」雙節棍大師,在他身上不難看見李小龍的影子。當香港似被標籤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