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鈴少年 用心練習扯出奇招

 2021-10-07
扯鈴少年 用心練習扯出奇招

上回《我家》封面故事,講述太極世家落地弘揚武術文化,放眼本地新世代又是怎樣承接上一代的民間技藝,將之發揚光大?

九月份的中秋前夕,身穿中華傳統長衫的中四男生雷宇瀚(Ben),在元朗新田村一所村校的舞台上,自信、陶醉地與手中的扯鈴共舞。Ben年紀輕輕,已定下清晰目標,就是首先要做個出色表演者。


Ben 年紀輕輕,已立志做個雜耍表演者。


青年中心一見鍾情
結伴十年創新招式


Ben自小與扯鈴結緣,「追溯返我小學一年班嘅時候,喺青年中心遇到一位玩扯鈴嘅大哥哥。因為扯鈴好似兩個碗黐埋一齊,佢特別嘅外表吸引到當時嘅我。」膽粗粗的一句可否試玩,延續至今已近十年。「宜家問番我當時覺得最吸引我嘅嘢係咩?除咗外表,就係練習扯鈴招式俾我嗰份成功感。」2019年,他奪得香港國際雜耍盃中學及大專個人組冠軍。




掌握不同雜耍表演技術。


在傳統文化中覓得意義,這個少年躍起來。


成功非必然,Ben也遇上一般表演者必經的「樽頸位」。「當時我只係注重招式及技術,已經練習到導師再冇扯鈴招式可以教我。」不過,他有幸得師傅指點,投入個人創意及想法,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招式。

「前排都有遇到,但當時第一個圍繞住我嘅問題,就係扯鈴對我嘅意義。最終理解扯鈴是自己表達內心感受嘅媒介而重拾方向。」從小個子到大氣場,Ben漸漸意識到一個興趣能夠堅持十年,扯鈴就如家人植根心中,陪伴他經歷無數寒冬的一個童年玩伴,更不容輕易放棄。


抱拳禮打招呼, 氣質帶點少年老成。


「最想做嘅嘢係傳承。」
指導學生滿足感大


憑著對扯鈴的熱愛,令Ben重回青年中心教小朋友玩扯鈴,將中華傳統民間技藝一代傳一代。「我自己好鍾意對住小朋友,而我最想做嘅嘢就係傳承。」他覺得,若學生和朋友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扯鈴或其他方面的知識,乃屬他的榮幸。「每位學生適合嘅教導方式都唔同,所以我教每位學生都會嘗試了解佢哋嘅性格、習慣同感受,再去調整我嘅教導方式。」扯鈴除了令他有一技之長,心態亦有所成長,學懂換位思考,因材施教。

當身份調換後,看著自己的學生,就如見到以往的自己:「感觸好大,我細個俾我老師提拔,喺扯鈴上有少少嘅成績,所以我希望可以仿效佢,做一個有能力去薪火相傳嘅人。」與年齡不符的欣慰之情流露而出:「當我耐心去教佢哋,而佢哋又肯堅毅練習,最終練成招式,佢哋每一個歡喜若狂嘅表情,都烙印咗喺我心入面。」


精彩動作,來自對傳統的融會貫通。


以傳承扯鈴為己任, 在校園舞台上表演。


練頭腦心臟肌肉

練習扯鈴,玩者的小肌肉和頭腦得以訓練。「玩嘅時候需要用到手腕、手臂,甚至腰部肌肉嘅力量;研究招式亦需要動腦筋,諗下點先令過程更加順暢,甚至創造獨有嘅新招式。」Ben仔細分析說。

他表示,扯鈴亦屬於「有氧運動」,讓玩者的心臟功能及肌肉更有效率吸收、運用氧氣,卻不會讓心跳變得劇烈,是一種適合男女老少的休閒運動。


扯鈴屬有氧運動,可強化心臟功能。


讀書為識字識人

現時處於中學後期,問及將來在表演扯鈴上的發展,Ben言談間流露堅定:「我絕對會喺扯鈴呢個文化上面,繼續做傳承嘅位置,無論係教學定係表演。」

他夢想以雜耍維生,但承諾現階段會取得良好平衡,「因為讀書係我宜家嘅責任,唔會因為扯鈴影響到學業;我希望考上好嘅大學,喺大學環境擴闊社交圈子,為未來嘅工作打好根基。」


將「鬼滅之刃」融入扯鈴,帶來新鮮感。


熱愛傳統的Ben,亦熱愛動漫文化。


球場滿人就要扯

Ben認為扯鈴是一項容易獲得成功感的運動,「可以令朋友放下手機,多一樣興趣代替手機遊戲。」不過礙於扯鈴的招式,需要空曠場地練習,所以尋找合適場地是首要問題:「我諗係因為扯鈴喺香港唔出名,所以場地嘅支援比較缺乏。」

場地競爭激烈,對於少數的雜耍表演者而言,要尋覓訓練空間難上加難,Ben在所不惜遊走多站,只為博一處小角落練習扯鈴。「要去籃球場或者空曠嘅公園,但如果假日呢啲地方都有人用,就要不停搵新地方。」他直言,身邊玩扯鈴的朋友對此很頭痛:「我哋經常要搭多程車去搵地方,所以我哋都希望可以開放多啲啱玩扯鈴嘅地方,甚至可能有場地租用。」


常到青年中心教小朋友玩扯鈴。


【小知識】
兩碗相連施神技


扯鈴這中國傳統民俗技藝,外觀像由兩個碗的碗底相連,造成類似啞鈴形狀;操作就是藉連繩雙棍扯動扯鈴。而扯鈴的中心位置稱之為軸心,使用了培林技術(啤零/bearing),令招式運行得更加暢順、輕鬆。


外觀如兩碗底部相連,像啞鈴又像漏斗。


扯鈴是相傳已久的童玩,以往的雜耍表演中,有耍、變、練三大技藝;耍是耍罐子,變是變戲法,練是練扯鈴。可見,扯鈴在傳統民俗技藝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相傳,扯鈴最早出現於唐朝,當時在全國各地流行。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有描述扯鈴的文獻出現。



封面故事

文化

專訪

生活



相關文章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封面故事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

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封面故事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

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封面故事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

她,流連於城市空間,拍攝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她,行走在夢幻的國度,用鏡頭和大自然深度對話;她,在...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封面故事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

于浣君(Yuki Yu),有人稱她紙藝師、有人冠以手作達人之名,無論怎麼稱呼,不難猜出她是一位用紙材創...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封面故事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

1997年初,香港掀起一股移民潮,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亦帶不走那些大家曾經深愛、共度日夜的...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封面故事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

人稱劉師傅的劉萬梁,是「80後」雙節棍大師,在他身上不難看見李小龍的影子。當香港似被標籤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