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頰留香港 講師尋味記憶落foodnote

 2022-09-08
齒頰留香港 講師尋味記憶落foodnote

飲食這件事看似簡單,天天做人人做,豈非尋常不過?但大家有否諗過,一道菜要經多少「關卡」才製成?美食或非美食當前,除了推敲值唔值得「打卡」,原來背後有段故?其實,社會習慣對食物「八卦」,就是踏出保育文化第一步。就此,「飲食文學達人」、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積極宣揚飲食文化,鼓勵人們認真對待「飲食」。


推廣保育飲食文化, 達人不遺餘力。


會考6分 法國餐廳由低做起
博士畢業 設工作室研究飲食


蕭博士從小在母親潛移默化之下,已對飲食文化特別敏感。「媽媽在茶餐廳做廚師,我從小就知道茶要點樣沖,咖啡要點樣溝,整一下多士煎隻蛋係好基本嘅事,所以細個就已經對飲食好有興趣。中五會考嗰年考得六分,入行首先在法國餐廳『做打雜』,好記得當時人工是4,700元,由最低做起。」

後來,當年由於沙士出現,社會民生大受影響,飲食業生意慘淡,於是蕭欣浩辭職再讀書,由副學士讀起,苦讀10年至博士畢業。畢業之後,他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對飲食的熱忱,開展研究飲食文化工作,並設立工作室。今年,他把多年前在屋邨長大的飲食回憶,透過實地考察研究,出版了《屋邨尋味記》一書,既紀錄了本地獨特的飲食文化,同步抒發對香港飲食愈趨商業化、缺乏個性的看法。


講飲講食, 就是看家本領!


蕭博士出版書籍,記錄眾多本地飲食故事。


「香港是公認美食之都,卻沒什麼人研究或了解香港飲食文化。」

「香港是公認美食之都,卻沒什麼人研究或了解香港飲食文化。」實際上,飲食文化是什麼?我們身處在這個美食之都,其實每一種美食,背後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多層意義。「茶餐廳的早餐裡面為什麼會有炒蛋?為什麼會有沙嗲牛肉?其實好多人都答唔出。」

蕭博士亦分享了一些坊間存在的謬誤:「例如是『狗仔粉』,所有人一直都以為這個名字,是由於成品當初以救濟物資包中的麵粉搓成,於是慢慢就叫為『救濟粉』,其後因為音近而被讀作『狗仔粉』。但經過研究後,其實得名是來自廣州的『九仔粥』,一個家庭為家裡第九個兒子而煮的面糊,後來流傳開去就叫出這名來。」


以食物角度入手,介紹中國文學作品。


辦文學社區活動, 一齊行吓、食吓、感受吓。


「有些小朋友從未去過茶樓,一般家人都只帶他們去cafe。」

飲食文化反映社會歷史,是一種教育。「每一代人的口味也不同、隨著他們口味上的轉變,少了人認識和支持傳統老店,傳統老店因此失去了價值。」例如,近期社會流行的到裝潢吸引的cafe「打卡」,令裝修簡樸的老店失去了吸引力。「有些小朋友從未去過茶樓,一般家人都只帶他們去cafe,另外他們連一些很傳統的食物都不認識,試過有小朋友指著粒燒賣問我是什麼,但這也不怪他們,只是社會風氣不同了,現代人的習慣也不同了。」


入廚經驗豐富,多士話咁快就到。


手機殼也是茶樓點心圖案。


誰會珍惜當還擁有 將要逝去總想挽留

珍寶海鮮舫都要沉,蓮香樓不敵疫情結業......大家往往要經歷失去才懂得珍惜。蕭博士亦提及,飲食文化是需要經教育的,要傳承傳統文化,就需要透過民間和學校的教育。大家知道這個地方在發生什麼事,才會有意識去保育它,而飲食文化也一樣,知道自己在吃什麼,才會有意識去保護它。


簽名時不忘鼓勵學子。


認識本土文化 試下「大腦食先」

歷史文化這四隻字聽起來沉悶無趣,尤其對於古代歷史,他們會覺得:「秦始皇與我有什麼關係?」,但飲食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與硬性的歷史資料絕對有所不同。以飲食入手講古代的事,更能引起大家共鳴。蕭博士道:「我不期望要改變世界,只要能夠影響少部分人,讓他們傳揚開去,便很足夠了。」

「由茶餐廳每一道菜開始,已經足以讓大家認識本土飲食文化。」

普通市民如何開始認識飲食文化?蕭博士笑說:「最簡單當然是落街吃飯啦,思考一下,究竟好唔好吃,而好吃的定義又是什麼?再想想這道菜背後的意義是什麼,由茶餐廳每一道菜開始,已經足以讓大家認識本土飲食文化。」


茶餐廳奧秘多多,蕭博士逐一探索。


唔好以為「解構」艱深枯燥, 睇完本書可能「解放大動的食指」。


蕭博士教室 中秋講意頭送西瓜蓮藕

蕭博士引述明代《酌中志》提到:「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餽送。」他解釋,西瓜的圓與月餅的圓,喻意相同,表達團圓的意思。蓮藕切開,絲仍連繫,用來表示彼此的關係,密不可分。可是,現代人吃西瓜消暑,吃蓮藕健脾,團圓、親密的含意早就不見了。



聽書的講書的都係蓮子蓉面口,但唔係講緊中秋蓮藕。



後現代場景下,帶領孩童在故事中學是學非。



封面故事

民生

文化

專訪

生活



相關文章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封面故事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

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封面故事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

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封面故事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

她,流連於城市空間,拍攝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她,行走在夢幻的國度,用鏡頭和大自然深度對話;她,在...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封面故事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

于浣君(Yuki Yu),有人稱她紙藝師、有人冠以手作達人之名,無論怎麼稱呼,不難猜出她是一位用紙材創...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封面故事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

1997年初,香港掀起一股移民潮,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亦帶不走那些大家曾經深愛、共度日夜的...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封面故事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

人稱劉師傅的劉萬梁,是「80後」雙節棍大師,在他身上不難看見李小龍的影子。當香港似被標籤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