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師娘我的歌 傳承積點成多

 2025-02-20
南音師娘我的歌  傳承積點成多

「南音」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傳統曲藝,以廣府話演唱,承載着香港昔日的文化印記。隨着時代變遷,這門藝術逐漸式微,能夠傳承此技藝的藝人更是寥寥可數。唐小燕是本地僅存的「地水南音」師娘之一,她憑藉對這門藝術的熱愛,不遺餘力地推廣與傳承。


唱南音亦不一定要音色動聽,最重要是唱出感情,多唱多聽多練習。


南音分三類地水其一 表演者多為失明伶人

南音可分為地水南音、戲曲南音及老舉南音三類。其中,地水南音的表演者多為失明伶人,男性稱為「瞽師」,女性則稱為「師娘」。唐小燕介紹說:「地水南音與戲曲南音不同,其腔口變化較多,唱腔獨具特色,並帶有口語化詞彙,如『咩㗎啦』,這在戲曲南音中較為罕見……地水南音的特色在於以低沉的聲線演繹抒情歌曲,曲目可分為雅曲(如《客途秋恨》)與俗曲(如《男燒衣》、《大鬧梅知府》)。演唱時須深入理解內容,選擇合適的情感表達方式,才能充分展現地水南音的獨特韻味。」


羅啟基(左)是唐小燕的慣常合作樂師。


//視障人士學甚麼都比正常人更難,這並不算新鮮事。//


唐小燕一歲半時因麻疹未及時醫治而導致失明,自2007年起開始學習地水南音,至今已有18年。「最初我是唱粵曲的,直到《未央歌》導演邀請我參演才開始學習南音,從那時起便愛上地水南音,其實是無心插柳的。」她如此形容。


「其實學習南音並不難,只要有聲音就可以唱了;唱南音亦不一定要音色動聽,最重要是唱出感情,多唱多聽多練習。」開始理解曲目以前,第一件事是先要把歌詞抄錄成點字,唐小燕才能開始學習。她不以為意地說:「視障人士學甚麼都比正常人更難,這並不算新鮮事。」


現時很少人唱,又很少人教;即使教也多側重於歷史背景。


恐藝術失傳故堅持推廣 創藝會授課演出開講座

「現時很少人唱,又很少人教;即使教也多側重於歷史背景。許多老前輩都覺得辛苦又賺不了錢,加上學員水平參差不齊,往往不願教授。」然而唐小燕認為,若無人傳承,地水南音終將面臨失傳的危機,因此她仍堅持推廣與傳承——創立「天使桃園樂藝會」、多年來開班授課、定期公開演出,並舉辦專上院校巡迴講座,以多元方式讓大眾認識和欣賞地水南音。



//並非所有人都會接受,年輕人可能覺得這只是古老的東西。但我們已經盡力推廣。//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走。「並非所有人都會接受,年輕人可能覺得這只是古老的東西。但我們已經盡力推廣,為何要進校宣傳、舉辦演唱會?因為地水南音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去長者更是透過它獲得資訊,可見其有傳承的價值。」她堅定地說。


唐小燕多年來開班授課、定期公開演出,以多元方式讓大眾認識和欣賞地水南音。


【學生說】

融流行音樂延續傳統文化

稍早前,唐小燕與聖公會諸聖中學的一班中四學生合作拍攝紀錄片,為本地文化留下珍貴紀錄。其中,李嘉浩與彭成俊負責「地水南音」這個主題。


李嘉浩(左)與彭成俊(右)早前為唐小燕拍攝紀錄片。


彭成俊笑言,最難忘的經歷是親自嘗試演唱南音,「在訪問結束時試唱了一下,這個機會實在難得。」而李嘉浩則認為:「文化的消逝往往源於大眾的忽視,每個人都應該重視傳統文化。」他亦提出,地水南音若能與流行音樂融合,或許能讓它以更新潮的方式延續下去。


文化的消逝往往源於大眾的忽視,每個人都應該重視傳統文化。


【小知識】

粵劇粵曲逐步吸收為元素

「地水」一詞源自算命術語,「南音」則是以廣府話演唱的曲藝。過去許多視障人士以算命維生,而南音是他們招攬客人的手段之一。其曲目多以傳統民間故事、才子佳人、歷史傳奇等為題材,演唱者以說唱形式演唱故事。過去,南音的演出場地遍佈茶樓、酒館、妓院等場所。至20世紀初,粵劇與粵曲逐步吸收南音的元素,使其成為嶺南音樂文化的重要部分。


多篇作品當中, 《大鬧廣昌隆》是比較深刻的之一,勸世人勿貪新忘舊,勿違背良心。


南音通常用椰胡、洞簫、琵琶和秦琴來伴奏。



封面故事

文化

專訪

生活

學習



相關文章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封面故事

仁濟主席王賢訊──父子的傳承 當仁不讓

談起慈善團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明星獻唱金曲的電視籌款Show,可能是每逢周末的賣旗日……但對於獅子山...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封面故事

導演陳文剛──第一個沒主角的母親節

陳文剛(Rensen)導演除了是糊塗戲班的負責人外,他和太太魏綺珊也開辦了一個無障礙劇團,幫助社會上...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封面故事

IG官方推薦攝影師李慧妍──心跳快門

她,流連於城市空間,拍攝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她,行走在夢幻的國度,用鏡頭和大自然深度對話;她,在...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封面故事

紙藝師Yuki──DIY相簿留住愛‧回憶

于浣君(Yuki Yu),有人稱她紙藝師、有人冠以手作達人之名,無論怎麼稱呼,不難猜出她是一位用紙材創...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封面故事

救貓狗天使EI──守護生命

1997年初,香港掀起一股移民潮,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亦帶不走那些大家曾經深愛、共度日夜的...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封面故事

武藝家劉萬梁──雙節棍道 香港無雙

人稱劉師傅的劉萬梁,是「80後」雙節棍大師,在他身上不難看見李小龍的影子。當香港似被標籤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