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涉及「土地問題」的香港,基層想找地方做運動實不容易。一個公屋長大的心漏症女孩,在逆境中煉出快樂助人本色,今任職NGO聯繫各界資源,拓基層兒童運動空間,助他們覓價值,主宰自己的人生,讓出身平凡者也能逆風起跳高飛!運動無分富或貧,一切由球場公平地開始。
江嘉惠(Judy)兒時家住勵德邨,雖然這邨有「公屋豪宅」之稱,但始終300呎空間內放幾張碌架床,就住了父母、兩個兄長、祖母及她共六口子,生活是非常基層。
Judy成長歲月雖說未算艱苦,怎也稱不上是贏在起跑線,「由細到大都習慣了在電視機旁邊溫書、做功課,到高中時才開始在自修室溫習。」
患心漏症童年屢住醫院 感受香港優良公共福利
Judy患有屬先天性心臟病的心漏症,童年時多次住院。六歲時完成手術,但小學階段依然不能踏足運動場。
她憶述:「最印象深刻就是住公立醫院,住院一個月,只需要付幾千元就能出院,令我很早就感受到公共福利的重要性。直到長大後,我到上海一家中心的兒童心臟科當實習社工,得知當地同樣患有心漏症的兒童,需要繳付十萬人民幣醫療費用『起跳』,更加感到香港其實是幸福地。」
Judy畢業於中文大學的環球商業學系這「神科」,但她從來沒有想過入職做iBanker,「好多人說我是棄做iBanker,其實唔係,你叫我去做,我做不到,因為我並非善於算術,而是善於溝通,我覺得溝通也是能學以致用的技能,」
她感恩從小身邊有許多人幫助,深知社會服務對於很多需要幫一把的市民來說,是多麼重要,因此她畢業後踏上了社會服務這條路。
你落場我又落場,足球以外別無所求。運動如此純粹,如此滿足,如此快樂。
任職體育基金總幹事 供基層孩子專業訓練
初時在青協工作,帶領青年人進行領袖訓練,其後修讀港大的社會工作碩士課程,並在畢業後任職國際品牌的社區參與部門,一路以來都是朝向社區服務實踐職途。
直至2017年任職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全職總幹事,帶領十多人的青年團隊,培育基層學生,藉提供免費專業體育訓練,提高他們的社會流動性。
現時Judy全心投入凝動的工作,從處理文書到募集資金,並親身到訪基層家庭及參與機構舉辦的活動,讓她可切實嘗試從根本位置,著手幫助基層向上流動。
凝動香港體育基金並沒有設立實體中心,而是向各區募集免費共享場地,再招募退役港隊教練開辦廉價課程,讓家長們付12蚊也能安排孩子寓學習於遊戲,並透過體育訓練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她形容自己說:「我們似是運動界別的『Uber』司機,以共享資源,將運動駕駛到孩子的社區,實行全民運動。」
願任何孩童享受運動, 願營營役役的成年人記住這一刻。
貧窮源於資源不均 促跨界別分享交流
Judy感激各界人士幫助,使他們這輛「運動專車」能順利開動,特別獲基滙資本旗下商場開放免費場地,以及九龍工業學校等機構的熱心支持。
Judy認為跨代貧富問題,其中一大原因並非資源不足,而是資源不均,因此鼓勵跨界別分享所擁有的資源。「我覺得我辦NGO,不想用古舊的方式,每個地區設實際點,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將捐款花在沉重的行政費用上。而是用創新思維,思考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開發與爭取。」
基金會藉體育訓練培養孩童正確價值觀。
組少年街坊籃球隊 重拾昔日屋邨情
Judy從小熱愛做義工,不時在週末出外賣旗和探訪,她笑言:「假如當初勵德邨有義工隊,我一定參加!」
她認為香港以前的睦鄰關係較現在密切,當日的青少年比現在更抱有社區歸屬感,因為當時有不少以小社區為單位的閒餘活動。
她以從前的屋邨隊為藍本,帶領凝動在全港八個屋邨籃球場建立八支屋邨籃球隊,例如將軍澳區有「明德勇士」隊、天水圍區有「天晴奇蹟」等等。
Judy說:「青少年透過打街場,身穿自己屋邨隊的籃球衣,代表屋邨跨區作客比賽,其實是加強地區歸屬感的良方。」
Judy舉出一個實例說:「北區孩子望見高爾夫球場,卻不能使用。於是我們爭取到在粉嶺高爾夫球場開設高球班,令高爾夫球不再是基層孩子的遙遠夢想。」
「邨Jump」在全港八個屋邨成立少年籃球隊。
「社會上定型了有錢讀名校學生才有成就,大家起跑線不一。但體育並非如此,不會因為出生有錢家庭而跑得快,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
出動做家訪,推廣做運動。
【盼扭轉觀念:讀書外亦有出路】
基滙資本去年購入領展房產基金(0823)旗下的12個屋邨商場,負責商場的運營管理。新管理新作風下,Judy說這些商場支持凝動服務社區的理念,也借出場地予他們舉辦班組、搞活動。
場地是Judy和團隊面臨的一大挑戰,同時盼能逐漸扭轉基層家長「讀書是唯一出路」的固有觀念。她憶述一個感慨片段:「有一次家訪,我看見一個基層媽媽竟然花費逾一萬元,去購入英語學習套裝,卻要思量花$500給孩子上一年的體育課,我當時心酸。」
凝動在全港多區推廣健康運動。
停課不停運動fb發放示範短片
近日因應疫情嚴峻,學校停課讓學生們留在家中,這打亂了同學的學習進度,同時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的所有課堂暫停,為讓學童「停課不停運動」,Judy和團隊一連五日在Facebook專頁發佈短片,親子在家都可以跟隨做一些輕便的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Judy 帶領團隊出版書籍, 紀錄凝動青年的成長故事。
封面故事
民生
專訪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