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夫婦年逾65歲,正值退休年華,本應可以享清福,卻愛上「湊小孩」,說的不是他倆的孫兒,而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唔湊B唔舒服!屋企無BB就會覺得好悶!」張太一口道出她願意成為寄養家庭的原因。
# 張太: 「走個刻唔會喊,但我會記住佢哋得意個陣! 」
從2005年開始,張太在當教師的女兒鼓勵下,成為寄養家庭。
#緊急寄養家庭家長 已照顧逾20個BB
直到2014年轉為緊急寄養家庭家長,照顧父母因急病入院、去世、入獄、離異等有緊急寄養需要的孩童。
香港家庭福利會的伍姑娘表示,張太兩夫婦屬於少數樂意接收初生嬰孩的寄養家庭,因此兩位成為中心的「湊B專家」,至今已照顧超過20個BB。
雖然張太坦言初生嬰兒需要花更多功夫,晚上更要三小時餵奶一次,24小時八餐奶,但BB的嘴角一笑,張太也忘掉了疲憊,還有自覺「不貪睡」的優勢搭救。
「我覺得自己最鍾意湊細B,因為佢哋係一張白紙,由零開始教育BB規矩,我最感滿足。」
# 每天忙忙碌碌, 很容易過。
#理解求助者迫不得已 自己使命好好去疼愛
張太一邊抱著BB一邊說道,當張生提出幫忙抱著,張太卻婉拒並回答說:「讓BB也聽聽我們說話吧!」
要接受寄養的孩子,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與家人同住,張太體諒不同家庭的難處。她理解部分家長亦是迫不得已才求助,但心裡面也是疼愛孩子的,「曾經有一位爸爸常來我家門口等待看孩子一眼,又有不少家長會買一大堆物資來供給。」
張太深明自己的使命,就是當好「暫代媽媽」,短暫的照顧,給予滿滿的愛。
自製小玩意刺激寶寶視覺與聽覺。
「他們不可選擇家庭來出生,又不懂表達,來到要更加愛他們」,笑言照顧他們比湊孫更多,「孫兒有什麼不足,有家人補充,但他們(寄養嬰兒)什麼都沒有」。
#能夠繼續照顧,證明我健康精神!
「21號阿B要去醫院見言語治療師……」訪問期間張太緊張記下孩子的日程。
張太憶述,曾經陪伴一名初生嬰兒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醫,足足輪候逾八小時,其後需要留院,她堅持等嬰兒家人來到後才離開,因為擔心嬰兒被忽略,她略帶緊張說「嬰兒肚屙,不知何時再屙,我在的時間就可隨時換片」。
那一晚,在通宵達旦後,張太回家僅休息三小時,又趕回醫院。
接受張家照顧的孩子為「叔叔姨姨」送上心意!
#不同反應見招拆招 快速分析其中原因
她坦言有社工抱寶寶回家時,哭得淒厲,甚至就像快要窒息,也有幼童來的時候默不作聲,缺乏一般孩子的活潑,她分析指可能因為孩子們經歷不愉快家庭的環境,缺乏安全感。
「最初見到我就哭,我多點擁抱,跟他多談話,每天說『早晨呀,你起牀了?』,感受到愛時,他也會主動攬番你」,認為即使是初生嬰兒,也會懂得回應成人的關懷,而且是學習牙牙語的過程。
張太煮飯,張生補位,這就是絕佳拍檔。
【湊B專家最佳拍檔】
張生退休前為的士司機,退休後則全職做「湊B專家」張太的左右手,兩人默契十足,合作搞掂BB無難度!
「張生退休之後依家有兩對手,我去街市嗰陣,就佢幫手睇住阿B,我煮飯嗰陣,佢幫手餵奶。」
#「好開心,好大成功感」
當提及父親節的心願與感受,他說:「好開心,湊B其實好大成功感,見到佢哋係我哋屋企長大,每日有些少進步。」
受訪期間,張生充滿父愛的目光離不開與BB對望,他更透露:「有唔少BB跟父母回家後,嘈著要回來我們的家,說要找叔叔姨姨。」
每每面對要與BB分別,張太坦言不會「藕斷絲連」,更不會哭泣,皆因她說:「唔會不捨得,但我會記得每個B得意嘅過程,我想佢哋開心來,開心走。」
張太還自信地說起每個BB的特質,「呢個B夜晚好乖,有個B笑容好好,另一個好鍾意食嘢。」
張太顧家湊B 做「多功能師奶」。
張師奶湊B三招
1. 寫BB日記
張太揚言幼兒階段,是生活細節的摸索階段,所以她會寫下清單記錄BB每日的飲食習性,這樣如出現敏感症狀,能夠容易追溯因由。
2. 睇多D聽多D
張太仲化身老師,廢物利用,自製BB玩具,飲奶嗰陣,張太仲會唱歌仔同模仿唔同樂器聲音,「多D顏色視覺同音樂聽覺效果,可以刺激BB腦部發展得好!」
3.曬曬太陽散散步
四個月以上嘅寶寶,張太都會推BB車落公園早晚散步,「東望西望,接觸事物,心情會好D,無咁容易喊!」
封面故事
專訪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