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住在荃灣區與否,你對此區景物認識有多深,印象又如何呢?在荃灣港鐵站A出口附近的天橋,展示了15幅不同風格並以荃灣地標為主題的畫作,旁附介紹荃灣的小知識,令人飽覽該區特色風貌和人情。看後或許會令你對荃灣有新一番印象和共鳴。展期暫定月內結束。
「你知道荃灣一共有幾多條天橋?一共有多過50條連接超過25個商場及20個住宅。」舉辦機構單位、香港青年協會荃灣青年空間單位主任溫祖亮,以問題帶出策劃天橋畫展的因由。
青協:藉藝術讓不同人士參與。
青協「導賞樂荃城」活動
溫祖亮描述:「我們應該是第一個機構在荃灣天橋展出藝術畫作,這也是『導賞樂荃城』活動的最後一環。」他指出機構不時舉辦活動給予中小學生及青少年參與,而該計劃是以藝術為主,如社區導賞、攝影訓練、導賞地圖、設計比賽和展覽等,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欣賞及參與,並以多角度認識荃灣。
溫指出:「我們發覺年輕人好鍾意藝術,而透過藝術作為橋樑,可以讓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參與。」而今次展覽也是採用了他們的建議:他們覺得荃灣有很多天橋,是經常出入的通道,但每次行過也總覺得無色無味及苦悶的感覺,所以機構便嘗試在天橋搞展覽,帶給居民一點色彩。
他笑言,繪畫選擇的地點也是他們建議的。「因為他們住在這個社區,由他們提議荃灣區的特式是最適合不過。」溫補充。
青年在大河道天橋底壁畫創作。
好玩的藝術!
集結藝術能量 兩周起貨
機構另一名負責該計劃的青年工作員黃曉庭(Janette)透露,是次活動邀請了15位本地畫家及插畫家一起創作,機構只給他們繪畫的地點,如石壁新邨、龍華戲院、福來邨、三棟屋及路德圍等。至於用什麼媒介及表達方法,則由藝術家自行決定。
她又說:「由於時間緊迫,他們要在兩星期內完成畫作,有些從網上找相片,有些更親身到現場寫生取景,感受該區的人和事。由零到有,集合藝術力量美化社區,一人一畫,拼砌出不一樣的荃灣腳步。」
荃灣街坊駐足天橋觀社區畫展。
畫作旁附有解說。
【外區人漫步公園 寫生留德華今昔】
本地藝術工作者彭淑儀(Agnes Pang)是參與該計劃其中一員,她從東涌出發實地到訪昔日海壩村舊址德華公園寫生,以外區人身份踏入荃灣古色古香的公園,有別於東涌的陽光海灘。
彭淑儀盼望大家珍惜社區建築。
Agnes說:「公園裏你可以看到古今對比,我於是回家後以電腦繪畫了令她深刻的景色:圍牆、居民住宅、山石和水池,那就是大家眼前所見的一幅。」Agnes希望能夠以藝術保留歷史與現代的交織,讓人感受社區建築的一磚一瓦,值得大家回味與珍惜。
彭淑儀製作的華德公園。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