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賢(智賢)是兩子之父,也是更生人士。從年少輕狂誤入歧途犯錯坐牢,幾年時間後回歸社會,智賢決定要改過自新。在開展第二次的人生時,智賢亦勇敢向兒子說出自己的經歷,透過自己過往的錯誤,親身教導兒子人誰無過,更重要的是盡快改過。
重新投入社會時,智賢坦言自己比較順利,除了家人父母不離不棄,自己亦找到穩定工作。對於更生人士被大眾投以異樣眼光的刻板印象,智賢認為「一切也是心態問題,只要自己放下過去,積極重生,自然沒有這個問題。」
智賢: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過錯,願意努力改進。
最困擾智賢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做一位好爸爸。「自己跟太太在管教孩子上常有分歧,我希望給予仔仔快樂童年,所以讓他們盡情玩;太太則為小朋友安排一個又一個課外活動」,因此夫婦屢有磨擦。
大仔初時並不相信,認為我在說笑。
一次機會下,智賢認識慈善機構自在社,透過生命教育學,讓他意識到自己性格自我,「太太明知自己是更生人士,又硬頸,不但無嫌棄,仍一直體諒、支持自己」。智賢反省後,知道要慢慢改變自己,要懂得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於是,溝通漸漸改善,與家人關係亦好轉。
於華人的家庭,對父親的印象總高高在上,多不願提舊事,也不甘承認錯誤。智賢卻不同,他坦然在兒子面前做「不完美爸爸」。智賢常講述年少時犯錯經歷,希望藉此灌輸兒子正確的價值觀,「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過錯,願意去努力改進」。
智賢笑言,「大仔初時並不相信,認為自己在說笑,更再三向媽媽確認。他甚至問我,既然爸爸坐過牢,為何其他國家會讓他入境?」
智賢勇於承認自己是一位「不完美爸爸」。
我希望撒播『認錯、改過』種子。
智賢明白,現就讀中一的大仔仍小,暫時未懂得如何回應爸爸這個故事,但相信會是仔仔的借鏡。至於仔仔未來的路,智賢坦言自己不是想要仔仔好叻,好好完成學業,行一條平坦的路就夠,並強調前路係小朋友自己行出來。
智賢故事的聽眾除了有仔仔,亦有不少同路人,他不時會到中學分享。「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故事,撒播『認錯、改過』的種子,有人因此改過自新就是最大的得著。」
樂於到社區分享自身經歷。
【更生人化身魔術師 博老友記一笑】
工餘時間,智賢會到粉嶺的長者服務中心,為老友記表演魔術。「老友記很聰明,即使他們一早已看穿背後原理,卻不會道破真相。他們會默默欣賞,甚至虛心討教。」在智賢眼中,老友記這種體貼的行為,是他們以互動形式支持,為自己帶來信心。
常到粉嶺的長者服務中心當魔術師。
除了得到老友記行動上的支持,智賢亦從他們身上得到反思。「其實到長者中心的老人家,未必因為家人對他們不好。不過香港人工作忙碌,放假閒時喜歡在家攤唞,享天倫之樂的時候又容易忽略長者。」智賢表示自此之後,假期亦多了帶仔仔去探望父母,「仔仔有人陪他們玩,兩老見到孫仔亦開心,有何不好?」
新界人家
民生
專訪
生活
大埔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