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科矯形師創業關鍵腳踏實地

 2021-09-23
足科矯形師創業關鍵腳踏實地

鞋,一件陪着你行萬里路的裝備,緊守在腳下,為雙腳提供保護,所以鞋匠理應常獲表揚。事實上,還有一種職業猶如醫療界的「多啦A夢」,他們備有大量用具法寶為人們守護足部健康,心水清的你,當然知道下文準備說的就是「足科矯形師」。

相比物理治療師、視光師或職業治療師,足科矯形師可說是醫療界的「少數民族」。為不同人士做足部檢查,根據患者足部偏歪程度、症狀,從而施處方並製作矯正鞋墊,令其步行舒適自在。


了解穿著者要求,做好層層細次。


足科矯形師梁詠康(Joe)分享入行緣由,就是讀書時的親身經歷,「之前鍾意做運動,會搞到膝頭痛,試過食止痛藥同好多方法,但始終會反覆發作,直到有位足科矯形師到校講講座,邀請我上台做示範,發現我腳型有問題。」


Joe:「做實習生時已感受到行業使命。」


互動先知道穿著者切身需求。

後來,Joe獲聘到足科矯形公司做實習生,認識更多行業知識,並感受到矯形師的使命,認為屬於一個能夠幫助人的職業,是故興趣由此而生,並遠赴海外拜師學藝考牌,其後回港執業,「以前只係覺得自己鍾意搞下小手藝,無諗過自己一做就做咗九年,會開始思考未來同突破。」


Ray 進行電腦掃描過程。


夥拍研究員老友數字化傳承工藝

Joe回想過去在大公司工作,難以實踐自己的理想,「平時工場嘅師傅只會按照矯形師嘅文字描述去造鞋墊,唔會見到穿著者,我想突破呢個界限。我覺得互動才知道穿著者嘅切身需求,從而做好每一個細節位。」後來,Joe遇上中學同學李偉淇(Ray),閒談間發現在各自領域擁有的知識可促成合作,於是兩人去年創立康亞足部矯正中心,透過臨床足部檢查配合科研技技術,實現Joe多年來的目標。

師父曾慨嘆離世後工藝恐失傳。

「我一直在大學做力學研究,然後同Joe傾開佢面對緊嘅問題,發現我嘅科技知識,原來有一個好實用嘅地方可以實踐到。」Ray曾經是中文大學的研究員,了解人體力學,可為Joe在足科矯形技術上提供解決方案,「阿Joe會話我知想做到咩效果,例如想做到評估偏斜角度更加精準,我就會砌一個相應嘅電腦掃描系統配合佢嘅足科專業。」

Joe補充說,Ray的輔助令製作過程減少出錯,「我師父曾經慨嘆,因為全部靠手感判斷鞋墊再加上用傳統石膏做法,佢怕自己離開人世後無人再識做,宜家用電腦掃描同3D打印技術,就唔怕呢門工藝失傳。」香港人,他們的創業故事,就是應用創新科研真實的例子。


Joe 先用傳統方法做足部評估。


推進港製科研
路係人行出嚟


Joe和Ray創業前在平行線上各行各路,從沒想過兩人走到一個交叉點。兩人能夠共同出產「香港製造」品牌,故事見證追逐夢想的過程,不是發白日夢或「離地」。

Joe決心改良與傳承傳統產品,而Ray離開學術研究崗位後,實踐以顧客為導向的科研工作。在數據化新時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將創新科研深化推進,助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持續發展「香港製造」模式。




創業初期,Joe 常埋首製鞋墊至深夜。



新界人家

沙田

專訪

生活

健康



相關文章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社區人家

(西貢)水上人家吳仕福

週末的西貢,人潮喧鬧。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向碼頭方向走去,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豪華遊...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社區人家

(沙田)實實在在唐學良

填一份申請表、打一個電話預約門診、換一個電燈膽,他一次一次地幫忙、一件一件地完成。在很多人眼中...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社區人家

(西貢)街坊開心果溫啟明

在景林邨景櫚樓地下這個狹小的議員辦事處,卻是全邨最熱鬧的地方。做訪問的那天,從一早就開始下雨,...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社區人家

(沙田)陳敏娟的姚家情

花季燦爛、雨季朦朧,青春美好易逝。以往,在香港這個經濟主導的城市,以青少年群體為受眾的文化產品...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社區人家

(西貢)真西貢人李家良

香港,有四代人的家真不算多。李家良一家的四代人記憶,都與西貢有關。四十多年來,他見證西貢舊墟從...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社區人家

(沙田)逆流大叔鄧家彪

緩緩的城門河水,從城門水塘的溪澗,蜿蜒曲折而下,環抱沙田,承載著河兩岸的時代變遷,亦見證著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