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樂向來予人「嚴肅」、「死板」的刻板印象,以致一提學樂器,家長和小朋友十有八九的答案都是鋼琴、小提琴等主流西樂。其實,有沒有想過「我學緊琵琶」、「我識拉二胡」等等,同樣可使人滿懷成就感、引以自豪。荃灣的校園集古村裡,有位青年演奏家Charmaine鍾情琵琶,為世界各地聽眾帶來感動的中國好聲音。
Charmaine :「就如中樂演奏西樂,多做新嘗試。」
Charmaine 7歲時,獲音樂事務處的琵琶班取錄,開始彈奏生涯。「冇話特別鍾意,舊時資訊冇咁發達,又冇咁多功課娛樂,所以順其自然。後來出去比賽攞咗獎,有成功感就越嚟越有興趣。」
Charmaine 與多位志同道合者,籌辦中樂表演活動。
「年代唔同,資源豐富咗。」
學習之初雖非來自本意,仍感謝父母師長的支持和教導:「細個學用小型琵琶,大個啲要換返大琴嗰陣,爸媽再問我想唔想繼續,叫我自己決定。」Charmaine當時已決定繼續下去。她憶述因琵琶擴闊眼界、長了見識:「第一次出國十七歲,自己一個,跟樂團去英格蘭演出,識到第一班音樂上嘅朋友。」
音樂使她成長,一次又一次背著琵琶到世界各地,學懂如何處理壓力、保持積極心態。
「有唔少學生都因為返學時間長,功課多、課外活動同娛樂都多咗選擇,就更少機會揀音樂。」她認為,年輕人如真心對音樂感興趣、有心去學習,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年代唔同,資源豐富咗。以前我哋研究一首歌,就要去圖書館借光碟聽。宜家只需要上網,撳幾個掣就聽到。」十多年的教學,Charmaine有感雖時代轉變,然心態更勝一切。
藝術機構邀請到海外表演,以中樂奏西樂。
「學識唔代表一定要學得好。」
「我喺學生出現瓶頸或困難嘅時候,會以引導嘅方式代替強迫佢地哋繼續練習。」任何時候,遇到挫折是人之常情,Charmaine只希望重新提醒學生學習音樂的意義:「學識唔代表一定要學得好。音樂,係技術同藝術結合」。
「我地講求意境上嘅傳遞。」無論練習時心態如何,登台後便要「入樂」:「當你投入首曲,入咗忘我嘅境界,先可將你對音樂的感受,透過樂器去傳遞。」Charmaine認為,不應停滯於將中樂推廣,而是應尋找令中樂向前邁進的方式:「除音樂教學外,多元化嘅音樂演出項目,好似以中樂演奏西樂咁,多做唔同嘅新嘗試。」
在不同學校擔任琵琶興趣班導師。
有國際學校邀請她指導學生認識琵琶。
【做好自己 貢獻知音】
相對中樂,青少年更為心慕西樂,但Charmaine認為本地中樂宣傳推廣已足夠。「香港資源唔算少,呢十幾年越嚟越多學校有樂器班,當中有中樂。」她認為每個地方有其主流音樂,但不代表其他音樂發展落後,或無人問津:「每個地方,總有人留意佢地自己鍾意嘅音樂。」
她續指出,好似海外,西方經典不一定係現今主流,而香港本身就有特定中樂觀眾群。本地中樂團體常辦表演和音樂會,以至與時下流行歌手合作演出,新舊交融。
將琵琶文化帶到海外,圖為其中一站日本。
新界人家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