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澳,人人稱我為『四哥』,我家就住在對面岸的『三盞燈』!」眼前這位一臉黝黑皮膚,笑容滿面的男士,緩緩介紹自己。他是黃文光,土生土長的大澳人,60餘載長居出生地,見證著此地由繁忙的小漁村,變成遊客勝地。「這裏是養育我成人的地方!」
四哥:「大澳的幸福指數很高,治安非常好!」
四哥生於漁民世家,父親在其小時候已離逝,留下母親獨力撫養九兄弟姊妹。眾人為了養家糊口,各散東西:大哥做地盤工賺錢、二哥到茶餐廳打工、大姐則白天工作,夜晚讀書……家中排行第四的四哥,則繼承父親手藝,學習搖櫓舢舨、出海捕魚。
大澳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漁村。(青協圖)
對漁民來說,是非常偉大的。
「小時候比較窮,過時過節能舉家到村上茶樓吃頓飯,已十分高興。」生活水平不高,但純樸也有純樸的快樂。在以前物質不豐富的年代,大澳漁民若外出打魚有所收穫,也會送給鄰居。四哥堅定地說:「大澳的幸福指數很高,家家戶戶都打開門窗,治安非常好!」
為何要在家門前設三盞燈?四哥解釋說:「我父母是漁民,如果出海捕魚迷失方向,就需要找到燈塔才能回家。對漁民來說,燈是非常偉大的!人一生當中,曾給許多盞燈照亮過。這三盞燈分別代表了父母、老師與身邊人,包括伴侶、朋友和兄弟姐妹,要感恩他們曾經照耀過我們人生。」
大澳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漁村,見證著香港漁業由興轉衰,亦記載著不少歷史。四哥分享說:「南宋丞相文天祥寫下《過零丁洋》,此零丁洋等同現在新界、澳門和珠海一帶的伶仃洋。」而大澳面向伶仃洋,可算是見證著這段慷慨激昂的歷史。
三盞燈分別象徵生命中重要的人。
門前三盞燈是現時打卡熱點。
一座城市要有新,亦要有舊。
時代變遷,年輕一代紛紛外出到市區工作,只剩下上一輩人留守家園。這樣可惜嗎?四哥眺望著遠方,緩緩地回答:「當然可惜!一座城市要有新,亦要有舊。現時大澳有許多空置的棚屋,或許政府可提供一些誘因,吸引年輕一輩回大澳居住;甚或提供更彈性政策,讓他們可以重建棚屋,解決居住問題,又可回來照顧家中長者。」
四哥媽媽93 歲,依然搖櫓划舢舨。
難忘與兄划舢舨
到香港仔找爸爸
「以前冇橋連接兩岸,外出買東西、釣魚、到鄰居家……通通靠搖櫓划舢舨,人人自小就識搖櫓!」四哥介紹指,搖櫓舢舨是大澳最原始交通工具,「櫓」是使船向前的工具,比槳長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靠人力搖動前進。
對四哥而言,搖櫓猶如「與生俱來」的技術。「最記得細細個有一次,和哥哥划著舢舨,由大澳去香港仔找爸爸的漁船,划足一天!由朝早四點幾划到第日下晝三時多,終於找到他。」
雖然昔日舢舨處處的獨特水鄉風光不再,四哥仍希望著力保留這獨有文化。「搖櫓蘊含著豐富的智慧,講求人、船與櫓在水中的平衡。」四哥笑著說,搖櫓舢舨由人力推動,「舵手」要掌握櫓在水中的支點和重點,配合不同力度和角度,舢舨才可以穩穩向前進。
沒有摩打聲,只聞流水聲響,齊來享受大澳的寧靜。
新界人家
文化
專訪
生活
荃灣葵青離島